自1986年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成立以來,不斷傳承發展、守正創新,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上逐步形成了四個方面的特色優勢:
(1)師資力量雄厚:以中國工程院吳志強院士領銜,擁有8個學科方向共50余位全職專任教師,引領全國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
(2)教學體系完整:構建了以公共基礎教學平臺為支撐,工程技術、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培養體系;
(3)產教融合緊密:面向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形成了以實踐為導向的專業教學和能力培養模式;
(4)國際氛圍濃郁:充分利用國際會議和講座、師資交流、學生互換等一系列海內外交流機會,營造了面向國際專業前沿的學習氛圍。
截至2021年底,師資隊伍共有全職專任教師55名,其中52人擁有博士學位。眾多教師曾留學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荷蘭、新加坡等國,并在境外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教師學術思想活躍、博采眾長,不拘一格。全職教師中正教授占在編總數的45.5%。全職博士生導師34名,每年招收20名左右的博士研究生(生師比為1:1.7);全職碩士生導師52名,每年招收約80名碩士研究生(生師比為1:0.65)。其中具有注冊規劃師資格的“雙師型”導師占比超過80%。
全職教師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名,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1名,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1名、法國藝術和文學騎士勛章獲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吳志強院士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彭震偉教授、卓健教授分別擔任全國城市規劃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和秘書長,牽頭全國專家制定專業培養規范、評估標準、核心課程指南和一流學科發展報告。此外,近年來還采取“柔性引進人才”的政策,聘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院士、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參與課程建設和直接授課;結合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聘任校外行業導師50余位。
在城市規劃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過程中,以城市規劃系為核心,與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智能規劃技術重點實驗室、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間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亞洲開發銀行城市知識中心、城市規劃與建設干部培訓中心、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緊密協同,構建“教學育人-科學研究-工程實踐”集成平臺,全面支撐城市規劃高層次人才的全方位培養。
幾十年來,憑借著雄厚的師資實力、完善的課程體系和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濟大學城鄉規劃在國內全面引領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在國際上代表中國規劃學科的最高水平。負責編制的《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育提供了參照標準;主編的《城市規劃學刊》是中國城鄉規劃學科領域最為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在我國土木建筑工程學科領域的169種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列第一;一年一度主辦的“中國城鄉規劃學科發展論壇”已成為中國城鄉規劃學科最有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之一。作為首屆世界規劃院校大會的舉辦地、世界規劃教育組織(World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Network,WUPEN)的發起者,同濟大學城鄉規劃正力爭進入世界一流學科方陣前列,建成“中國特色、全球領先”的規劃教育中心和學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