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努力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具有為人民服務和為祖國富強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自覺遵紀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2、具有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創新的科學精神。
3、博士研究生應當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品德、身體健康、能力突出、知識全面、美育深厚,崇尚科學精神和具備創新意識,對城鄉規劃學科的學術研究具有濃厚興趣,已經獲得全面的研究訓練,熟悉研究方法和過程。
4、博士研究生應當遵守共同的學術道德規范,在學術研究過程和學術研究成果中,杜絕任何學術不端行為,確保論據的真實性,在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明確、規范標示他人的研究成果。
5、全面掌握城鄉規劃學科的理論,廣泛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
(1).城鄉規劃的基本理論:主要闡述城鄉規劃的基本屬性,包括城鄉規劃的作用、過程和價值取向等。
(2).城鄉空間規劃理論:核心是城鄉建成環境的空間形態和土地使用規劃理論。
(3).城鄉建成環境的各種組成部分規劃的具體理論: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住房和社區、生態和環境保護、歷史遺產保護、綜合防災、智能城鎮化等。
(4).城鄉規劃管理的理論:城鄉規劃管理不僅是專業技術過程,還涉及到行政、法律、經濟機制,形成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和具體理論。
6、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具有實質性的學術貢獻,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類型:
(1).原創型的創新能力:在城鄉規劃學科的特定領域,建立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并驗證其在解析城鄉規劃實踐問題中的有效性。
(2).批判型的創新能力:對于城鄉規劃學科的既有理論、方法和技術進行批判,并且驗證其在特定條件下是無效的;對于城鄉規劃學科的既有理論、方法和技術進行實質性的修正,使之更有說服力地解析相應的城鄉規劃實踐問題。
(3).集成型的創新能力:綜合性地應用城鄉規劃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既有理論、方法和技術,有效地解析城鄉規劃領域中尚未解決的實踐問題。
7、具有國際視野,能熟練地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博士研究生要具備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的能力;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既能夠有效地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能夠對他人的研究工作進行評價和鑒別。由于城鄉規劃學科具有多學科和跨學科的屬性,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涉及到許多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城鄉規劃學科中的綜合應用,對博士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8、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同濟大學城鄉規劃學每年招收約18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完成學業后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具體研究方向如下:
1、區域和城市空間發展
2、城市開發控制和城市設計
3、城鄉規劃理論和規劃管理
4、城鄉規劃方法和技術
5、城鄉社區發展和住房建設
6、城鄉發展歷史和遺產保護
7、城鄉交通和基礎設施
8、智能城鎮化和城鄉可持續發展
三、學習要求
1、博士研究生學制4年。學習年限不超過7年。期間,課程學習不多于1年,論文工作不少于2年。
2、博士研究生應至少修滿18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4學分,專業學位課不少于4學分,非學位課2學分(含基于研究方向的跨學院或跨學科課程至少1門,2學分),必修環節8學分。必修環節的學分包括:論文選題1學分,研究生學術行為規范1學分,同濟高等講堂2學分,階段成果學術報告1學分,中期綜合考核3學分。
3、經《同濟大學研究生延期申請管理辦法》程序批準的博士研究生可適當延長修讀年限。
4、對部分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學位論文符合申請答辯要求的博士研究生,經過規定的批準程序可以提前答辯、畢業并申請學位。
5、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評閱、答辯組織、答辯審批、答辯過程,以及提前答辯和延期答辯的規定請參見《同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