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收到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的一封感謝信。對同濟規劃院承擔《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有關專題研究、專項規劃和規劃設計導則編制工作,表示忠心感謝。信中提到“同濟規劃院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工作局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始終堅持高標準編規劃,創新思路,攻克了不少規劃難題,取得了不少技術創新,以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高質量完成了此次規劃任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設計過程中,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院教授吳志強為代表的我院多名教師參與其中,將同濟智慧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給同濟規劃院發來的感謝信
對于副中心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曾給予高度肯定。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視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全面了解由吳志強院士及技術人員主要參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綜合工作后,重點指出“總體規劃經法定程序批準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在充分肯定規劃成果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對未來工作寄予厚望,指出“不但要搞好總體規劃,還要加強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筑物的設計,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2017年2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主持召開北京城市規劃建設座談會
1 全力投入,已見成效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同濟規劃院作為全國領先的規劃設計單位,自2016年7月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領銜,調配精兵強將,先后投入100余人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設計工作中,并組建專職工作團隊常駐北京,與北京規劃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規劃建設指揮部共同辦公,從總體城市設計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有關專題、專項、導則,我院多名教師全程深度參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項規劃編制工作。
吳志強院士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成果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共工作,終于見到成效:
·201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批復指出:“《城市副中心控規》有許多創新,對于全國其他大城市新區建設具有示范作用”。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員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
·2019年1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沿途察看“城市綠心”植樹造林地塊,視察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和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設計模型,詳細了解副中心重大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情況。
城市副中心位置與區位分析圖
2 啟于競標,耕耘三年
2.1 國際征集,勇拔頭籌
同濟規劃院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工作始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國際方案征集。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同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啟動。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155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二是運河沿線6處重點地區,同步開展詳細的城市設計。為凝聚全球智慧,向世界50余家優秀設計團隊發出了意向邀請,通過專家評審,全球規劃設計行業頂尖的、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2個聯合設計團隊、共26家單位,經過遴選參加此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方案征集。
2016年7月吳志強院士和我院張尚武副院長、城市規劃系匡曉明老師討論設計方案
吳志強院士和城市規劃系匡曉明老師作應征方案匯報
同濟規劃院應邀于2016年7月與德國ISA設計公司組成聯合體,參加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吳志強院士親自領銜擔綱,由我院張尚武副院長、城市規劃系匡曉明老師以及李欣、馬春慶、劉文波、陳亞斌、張運新、桂鵬、朱弋宇、周咪咪等一批技術骨干組成的設計團隊,在為期三個月的設計周期里,開拓進取,銳意創新,最終在12個國際頂級設計聯合體中,獲得了總體城市設計優勝方案第一名、二號重點地區優勝方案第一名的好成績。吳志強院士被聘為副中心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牽頭推進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綜合工作。
2.2 方案綜合,融合眾智
2016年11月末,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根據國際方案征集的專家評審結果,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綜合方案工作營,負責綜合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的綜合方案。任命吳志強院士作為總體城市設計工作綜合方案總規劃師,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尹稚院長、艾奕康(AECOM)有限公司劉泓志副總裁、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杜立群副院長作為副總規劃師。工作營抽調了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艾奕康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設計單位業務骨干近百人;并聯合相關技術單位、高等院校以及北京市相關部門共50余家單位為此次方案綜合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王飛副主任為吳志強院士頒發總規劃師聘書
綜合方案工作營工作場景
在吳志強院士的帶領下,同濟規劃院技術人員作為工作營的主力,汲取各家之長,整合12組應征方案征集成果以及技術支撐單位成果,形成了凝聚各家智慧的18條設計共識和48個設計亮點。通過提煉,形成了設計理念,確定了總體功能分區、空間結構、生態骨架、交通系統,形成了明確的空間意向、特色風貌分區,細化了大運河等重要景觀帶設計、軌道交通設計、綜合管廊設計和功能服務設施設計,最終形成了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綜合方案。
空間結構規劃圖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到行政辦公區建設現場視察,高度認可了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整體框架,明確了后續工作方向和重點。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通州區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工作展廳,觀看規劃介紹短片和規劃模型沙盤,聽取規劃情況介紹
2.3 突出特色,重點攻關
2017年2月總書記視察副中心工作后,在吳志強院士的帶領下,同濟規劃院駐京技術骨干根據黨中央提出的“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需要突出的城市特色問題,與世界頂級專家開展聯合研究,攻克重點難關,為副中心的建設主動提供智力支撐。
·圍繞“水城共融“特色,重點攻關上蓄、中疏、下排多級滯洪緩沖系統和通州堰的可行性研究。圍繞理水系列重點專題與中國水科院王浩院士團隊建立聯合團隊共同開展研究。
·圍繞”藍綠交織“特色,重點攻關綠色空間結構、節能環保發展建設。圍繞節能環保系列專題與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共同開展研究。
·圍繞“文化傳承”特色,研究中華營城理念、北京建城傳統、通州地域文脈,深入挖掘、保護與傳承以大運河為重點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古城保護利用專題。邀請孟兆禎院士、北京大學岳升陽教授共同出謀劃策。
2017年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被寫入總體規劃文本。
燃燈塔地區效果圖
2.4 編制控規,體系落地
2017年3月,副中心規劃進入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同濟規劃院持續根據項目進程動態維護和更新總體城市設計綜合方案,協調各設計單位、各委辦局,確保總體城市設計的理念落實到詳規層面。同時,承擔了01組團(部分)、03組團和04組團的城市設計深化與控規編制工作。項目組五十余位技術骨干長期工作在一線,以解決“城市病”為目標,創新規劃理念,關切人民需求,聚焦生態環境塑造、文化傳承保護和空間品質提升,在技術創新、難點攻堅等關鍵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副中心控規的順利編制和創新編制提供了有力支撐。
用地功能規劃圖
為確保副中心詳規的實施落地,配合控規工作,同濟規劃院同步開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濱水空間規劃設計導則》、《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生態文明帶綜合規劃及城市設計》、《北京城市副中心組團中心和家園中心規劃實施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體檢評估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區歷史與文化空間城市雙修與更新現狀體檢評估及實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區居住與社區空間系統城市雙修與更新現狀體檢評估及實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區風貌塑造城市雙修與更新現狀體檢評估及實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區城市建筑風貌與城市空間形態規劃設計導則》的編制工作。
北運河岸線效果圖(由北往南看)
201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批復指出:“《城市副中心控規》有許多創新,對于全國其他大城市新區建設具有示范作用。”
3 追尋卓越,創新為魂
創新是副中心規劃的最大特色,在吳志強院士的引領下,同濟規劃院將同濟規劃在城市領域積淀形成的創新思想與通州地區發展實際相結合,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扎實落實,最終形成了《城市副中心控規》中創新亮點。
夜以繼日,扎實深入,勇于創新
3.1 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
統籌城市副中心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增加水綠空間總量,統籌考慮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要求,建立全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體系,構建上蓄、中疏、下排的系列分洪體系,保障城市防洪防澇安全,貫通濱水岸線,促進水和城市和諧發展。
吳志強院士向團隊成員解讀分洪理水思想
3.2 共享同一家園
建設若干民生共享組團和街區,把每個街區都建設成環境優美、服務健全、包容共享的美麗家園,使工作、居住、休閑、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創造良好工作生活條件。堅持公交優先、綠色出行,構建舒適便捷的小街區、密路網的道路體系,加強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營造綠色交通環境。
3.3 歷史創新未來
依托大運河文化帶等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深化“一河三城、一道多點”整體保護格局,構筑全面覆蓋、亙古及今的歷史文化傳承體系,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營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環境,建設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推進老城區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實現新老城區深度融合,為老城區復興注入新活力。
3.4 區域協同發展
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處理好和中心城區的關系,帶動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同時更好加強對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處理好與河北雄安新區的關系,做到各有分工、互為促進;留白增綠,建設大尺度生態綠化,在城市副中心外圍預留生態綠帶和生態廊道控制區,健全城市副中心綠色空間體系,建設好城市綠心,實現森林入城,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便利的休閑游憩綠色空間。
3.5 城市匯聚智慧
順應自然、尊重規律,遵循中華營城理念、北京建城傳統、通州地域文脈,統籌城市副中心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實施扁平化、精細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形成與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城市治理體系;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共享的理念,強化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多方主體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城市管理模式。在管控體系上應用了大量的創新技術。
吳志強院士向蔡奇書記匯報設計創新亮點
回顧三年來的工作,同濟規劃院時刻堅持高標準編規劃,由吳志強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一直站在全球的范圍內思考世界的問題、難題,扎根于通州這塊歷史積淀非常深厚的土地上,從文化、交通、創新、水、綠、生活,這幾個亟待解決的方面緊緊地抓住今天北京,乃至許多中國城市最重要的問題。做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這會在未來的中國城市規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標桿作用。
4 扎實推進,工匠之心
為充分對接規委和各設計團隊,快速響應領導指示,及時推動項目進展,吳志強院士與同濟規劃院領導全力支持副中心規劃設計工作,派出院技術骨干成立駐京工作組,一線參與副中心規劃建設工作,長期駐守北京現場辦公,秉持一顆工匠之心,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架起北京和上海之間的橋梁,成為同濟規劃院服務副中心建設的橋頭堡。
同濟規劃院大力支持項目團隊工作,給予“優秀集體獎”嘉獎
4.1 一線服務,長期駐京
北京項目團隊對副中心項目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克服各種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上的困難,以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堅守在項目一線,團隊成員離開上海的家,長期住宿簡陋的賓館,犧牲與妻兒相聚的時間,擔負起副中心項目的重任。
駐京團隊深度參與副中心規劃工作,跟隨副中心建設遷入行政辦公區新辦公室
4.2 精雕細琢,精準響應
副中心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難度大,在規資委的領導下日以繼夜推進完善設計方案,長期高強度推進工作,工作密集時期常常加班至深夜凌晨。在副中心的工作中,項目團隊訓練出快速響應的優良作風,展現出“準、快、靈”的工作特點,由于長期現場工作,往往能迅速準確的抓住問題關鍵,及時給予反饋,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得到各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好評。
全方位參與向黨中央匯報準備工作,指導模型制作
4.3 白天開會,晚上干活
副中心規劃匯聚國內眾多設計團隊,涉及多個主管部門,有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自2016年8月駐守北京以來,同濟規劃院駐京工作組溝通協調了北規院、清華同衡、中建院、北建院、AECOM等數十個設計單位,對接協調了北規委、住建委、城管委、園林綠化局等幾十家業務部門,召開參與各類會議400余次,平均每2天參加一次會議。在項目推進的關鍵階段更是每天會議不斷,由于駐京人數有限,白天開會晚上干活成為北京項目團隊的生活常態。
同濟規劃院部分駐京項目組成員與吳志強院士合影
付出必有回報,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工作,吳志強院士身體力行,帶領同濟規劃院副中心共工作團隊,決心秉承工匠精神,久久為功。誓將助力副中心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范,成為新時代的精品城市。
同濟規劃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大事記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
·2016年7月20日,同濟意廈聯合體參加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征集。
·2016年11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綜合工作啟動,同濟意廈方案獲得總體城市設計優勝方案第一名,吳志強院士受聘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工作綜合方案總規劃師。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到行政辦公區建設現場視察,認可了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整體框架,明確了后續工作方向和重點。
·2017年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這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
·2018年12月22日,同濟規劃院北京副中心規劃設計工作組隨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一同搬入副中心行政辦公區。
·2018年12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標志著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2019年1月1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沿途察看“城市綠心”植樹造林地塊,視察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和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設計模型,詳細了解副中心重大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