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上海市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工作部署,2月28日,金山區漕涇鎮人民政府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鄉村規劃咨詢團隊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漕涇鎮鄉村規劃師合作協議。由我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牽頭的跨學科專家團隊將對漕涇鎮以“”水庫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代表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咨詢服務,共同致力于探索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鄉村振興之路。
出席簽約活動的領導嘉賓有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規劃處處長顧守柏,金山區規土局局長楊國賢,漕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錢立英,黨委委員潘淑紅,副鎮長高楠。我院出席的人員包括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姚棟副教授、董楠楠副教授、王紅軍副教授等鄉村規劃師。
簽約儀式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規劃處處長顧守柏指出,實施鄉村振興建設既是不忘初心,反哺農村,也是為了城鄉均衡發展。鄉村振興建設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聚資引智,感謝鄉村規劃師團隊懷著情懷參與其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以漕涇鎮為一個起點,把上海的鄉村打造成能夠匹配上海全球城市的都市田園鄉村,拓展上海未來發展空間的承載力。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規劃處處長顧守柏
金山區規土局局長楊國賢感謝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和同濟大學專家團隊對金山區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的支持,希望鄉村規劃師團隊能與金山區其他鄉村振興示范村建立聯系,提供智力支持。
金山區規土局局長楊國賢
漕涇鎮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錢立英表示,相信以彭教授為代表的幾位鄉村規劃師一定能夠立足上海鄉村風貌特色、挖掘江南文化內核,為身處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鄉村的漕涇鎮,提供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高標準規劃指導和設計,讓鄉村振興留住人們鄉愁的同時實現漕涇的華麗轉身。
漕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錢立英
彭震偉教授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建立城鄉平衡對等的合作伙伴關系,應當首要關注鄉村發展要素的有效配置,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鄉村特點和鄉土味道。鄉村規劃不是一張圖紙,鄉村規劃師應積極參與村莊發展事務,促進鄉村良性發展。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
簽約儀式
發放聘書
上海市第一個鄉村規劃師團隊
金山區漕涇鎮鄉村規劃師合作協議是上海第一份鄉村規劃師協議,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專家組成的服務團隊也是上海市第一個鄉村規劃師團隊。由彭震偉教授領銜,姚棟、董楠楠、王紅軍、高璟等5位長期關注小城鎮發展和鄉村規劃建設的專家受聘為“鄉村規劃師”,踐行了“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的同濟大學校訓,也是校地合作響應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舉措。
我院專家與金山漕涇鎮的結緣始于去年。經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推薦,我院多位專家參與了上海市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的水庫村的鄉村規劃設計和社區營造活動中。我院參與的項目包括水庫村村莊規劃、農民集中居住點、道路景觀、南北兩側村入口景觀改造、村民驛站、村民中心改造、鄉村風貌規劃,涉及鄉村規劃、建筑、景觀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了跨學科團隊力量。水庫村田園實驗項目是我院“鄉村規劃師”的創意體現:讓家長和孩子在田間搭起的“秋波”裝置下體驗“扎染手作”,制作香薰片,創作稻草人雕塑,與外國留學生游戲互動……通過多個項目的合作,深入挖掘了水庫村的特點、風貌、鄉風、民情,也為本地村民播撒了鄉村規劃的種子。
根據《辦法》,團隊將立足漕涇鎮鄉村風貌特色,參與規劃編制與項目設計,發表規劃設計咨詢建議,提供駐場規劃咨詢服務等,做好村莊的空間、風貌、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化和產業規劃的融合銜接,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