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4日, “城市分析:環境、健康和行為交叉界面中英研討會(Urban analytic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environment,human health and behavior)”在同濟大學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北京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英國阿蘭圖靈研究所、英國卡迪夫大學、同濟大學健康城市規劃與治理一流團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健康城市專業委員會組織舉辦,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牛頓基金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共同資助。
本次研討會聚焦于數據分析,可視化與建模,研究城市發展的過去、當前和未來,其目的是讓不同學科(如環境科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城市規劃和地理,公共衛生,數據科學和城市建模)的學者在環境,人類行為和健康之間的界面上提出更好的理念和政策建議。
7月2日上午研討會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B樓鐘庭報告廳正式開幕。研討會開幕式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李新虎研究員主持,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教授致歡迎詞,阿蘭圖靈研究所Joel Dearden 博士介紹了研討會的組織方式,英國文化教育協會Rice Li先生介紹了中英合作項目資助情況。
開幕式后是主題報告部分,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朱永官教授做了題目為《城市微生物組:星球健康的新前沿》的精彩報告,有關微生物多尺度遷移和抗性基因的前沿問題引起了參會人員的熱烈討論、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關美寶教授的報告題目是《人類流動與健康研究的背景不確定性和時空分析》,報告中大量國際城市研究案例和時空分析的理論方法同樣引起了與會學者的關注。
主題報告之后的Panel Discussion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王蘭教授主持,朱永官教授、關美寶教授和鄭曉瑛教授三位嘉賓以“未來的研究挑戰和機遇”為主題,與現場青年學者互動的方式,為青年學者面授機緣,暢談科研人生。
7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鄭曉瑛教授做了題目為《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人口健康》的主題報告,從當前中國人口與社會經濟復合轉型的大背景下,介紹了人口健康未來幾十年面臨的挑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極大興趣。
下午的第一個專題討論由UCL大學Jens Kandt主持,5位嘉賓發表主題報告,分別是倫敦大學Maarten Vanhoof的報告《用手機數據研究城市》、清華大學駱翔宇的報告《利用生態學模型中反饋效應模擬PM2.5輸出的動態模擬》、利物浦大學Dani Arribas-Bel的報告《將城市分析與地理數據科學相結合:一些案例》、上海師范大學肖黎姍的報告《促進公眾參與廢物管理-2012年至2017年的比較》、CAS-IAE 薛冰的報告《東北老工業城市人與自然關系考察》。最后開展以“未來的研究挑戰和機遇”為主題的分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