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為主人來設計自己學習、生活的環境并向社區傳遞純真的善意?”11月7日下午,由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組織的“小小規劃師”公益課堂的第四次活動在同濟小學舉行。在我院社區規劃師和黨員教師的指導下,30位小學生對同濟新村中的五處公共空間節點進行了認知調研和現狀問題分析,從“小主人”與“規劃師”的角度對同濟新村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暢想。
2019年初,楊浦區在全市首創社區規劃師制度,12名來自同濟大學規劃、建筑、景觀專業的專家受邀一一對接轄域內12個街鎮,為社區更新做長期跟蹤指導。作為“社區規劃師”項目的重要活動,“小小規劃師”應運而生,至今已成功舉辦三期,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本次活動依托四平路街道的同濟新村社區微更新需求,以“同舟共濟 老新村 大未來”為主題,由同濟大學四平路街道對口社區規劃師團隊和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工第四支部(以下簡稱“教工四支部”)共同承辦,幫助孩子們認知身邊社區,了解什么是城市規劃,為同濟新村的發展建言獻策。我院副院長、四平路街道社區規劃師張尚武教授,同濟規劃院主任總工、“小小規劃師”活動發起人梁潔老師,教工四支部干靚、龐磊、沈堯、宋小冬、王雅娟、張磊、譚文墾、方家、趙前及同濟規劃院一支部馮高尚等黨員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公益講堂也是本院教工四支部和同濟小學黨支部的共建活動。
同濟小學校長、校黨委書記孫燕菁老師首先致辭,歡迎同濟大學老師們的到來。
張尚武教授作為第四期“小小規劃師”講壇的導師首先給孩子們帶來一堂公共空間認知課,引導同學們注意影響社區公共空間品質的三個重要維度:安全、美觀與吸引力,并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教工四支部書記干靚老師為現場師生介紹了活動的基本安排、分組及基地情況,布置了各小組的任務要求。
孫燕菁校長致辭
副院長為小學生們上課
干靚老師介紹活動安排認真聽講的”小小規劃師“們
隨后,同濟小學的同學們與同濟大學的社區規劃師和黨員教師被分為五組,一起前往同濟新村主入口蘑菇亭廣場、次入口小綠地、大草坪、工會俱樂部前綠地、小學校園五處基地,進行環境認知學習,并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對于每一個基地進行調研,嘗試總結基地中現存的主要問題,初步總結可能的更新改造建議與設想。
區環境認知與基地現場調研
回到教室后,老師和同學們開始對于基地進行更新規劃設計,借助紙、筆、模型、橡皮泥、卡紙等材料,孩子們表達了自己對于基地優化改造的設想。每一組同學隨后帶著他們的工作模型,集體上臺向大家介紹展示了各自的創意構思,迷宮、秋千、防滑鋪地、圖書漂流站、談心角、宣傳欄、綠籬、水池、共享單車停車棚…..,一系列精彩的好點子獲得了現場師生們的熱烈掌聲。
小小規劃師“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進行創作
微更新方案匯報與頒獎
最后,經過老師們的討論和評選,五組同學分別獲得最佳潛力、最佳表述、最佳創意、最佳合作、最美畫面獎項。干靚老師、梁潔老師、馮高尚老師、龐磊老師和宋小冬老師分別為五組同學點評和頒獎,并期許同學們繼續關注身邊的社區發展,共創明日美好生活,也歡迎同學們未來報考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
教工第四支部與同濟小學黨支部共建
同濟規劃師與”小小規劃師“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