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上午,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和同濟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李德華文集》新書發布會暨李德華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鐘庭報告廳隆重召開。鄭時齡院士、常青院士,學校黨委書記楊賢金、常務副校長伍江、副校長吳志強,中國城鄉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張帆、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奇志,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教授、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等學院領導,同濟大學出版社負責人以及師生代表100余人參加。
與不到一年之前的《羅小未文集》新書發布會一樣,研討會開始之前,鐘庭報告廳門外聚集了大量專程趕來的學者專家、兩位杰出伉儷的故交后學以及相關人士,大家紛紛向李先生、羅先生道賀,爭相合影留念。
李德華先生和羅小未先生
合影
彭震偉
研討會現場
此次研討會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主持。大會開始,在主持人對各位與會嘉賓的逐一簡短介紹之后,大屏幕上放映了珍貴的李德華先生圖片集,李先生的風采、事跡不時地迎來熱烈的掌聲與共鳴。
吳志強
吳志強教授以同濟大學副校長、李先生弟子的多重身份,首先作了“李德華先生建筑規劃思想與教育思想”講話,系統地介紹了李先生的治學、教學、設計的經歷及其寶貴思想。他指出,在“原理體系的構建與奠基”方面,李先生堅持博覽,積累形成了《城市規劃原理》的完整手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城市規劃人;在“大學精神的傳承與探索”方面,李先生對學院本碩博不同階段的培養,曾提出了“三竹節”的人才培養縱向模式,同時還強調城市規劃、建筑、園林、設計專業的“為人的生活而創作”的共性與物化交融;在“學術研究的思想與創作”方面,李先生認為學術研究需要學貫中西、本質創新、動態前瞻及理性嚴謹;在“規劃創作的理念與實踐”方面,李先生強調規劃創作要不分富貴貧賤、要聯通左右專業、要融匯人工與自然;在“人生導師的言傳與身教”方面,李先生對研究生的培養講究學術的自由、思考和創新;在“博學修養的品格與精神”方面,李先生為人為官淡泊名利,對待生活積極向上,是所有后學的楷模。
盧永毅
盧永毅教授以兩位先生共同的“學生”的身份匯報了“李德華先生早年的設計作品及其思想淵源”,介紹了李德華先生的規劃、建筑、設計各方面的小片段。盧永毅以李先生的教導作結,即“要用眼仔細觀摩,用腦深入地分析思考,用手細膩去做,眼中、心中要有人,手下要有物”。
贈書儀式
在新書發布及贈書儀式環節,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教授將新書分別贈送給李德華和羅小未兩位先生。同濟大學出版社社長華春榮、同濟大學出版社黨總支書記段存廣分別將書籍贈予了同濟大學圖書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劃學院分館作為收藏,并且贈予學生代表以資勉勵。
楊賢金
贈書結束后,楊賢金書記用三個詞概括了李先生所作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即“桃李滿園,立德立言,春華秋實”。楊賢金指出,李先生作為一名教師,耕耘講壇幾十年,培育了一代代建筑師和規劃師,從校園走向祖國的四方,可以說是“桃李滿園”;李先生作為系統構建中國現代規劃理論體系的一代宗師,他以學術思想和作品實踐推動建筑規劃學科發展,可以說是“立德立言”;李先生作為同濟大學建筑系主任和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首任院長,和他的同事當年親手開創的事業,今天已經是碩果累累、蔚為大觀,可以說是“春華秋實”。楊賢金強調,通過《李德華文集》的發布及思想研討,希望大家更好地學習繼承李先生的治學思想、師德風范和敬業精神,讓學術薪火在一代代同濟人身上傳承發揚。
伍江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教授,作為羅先生的學生,講了關于李德華先生早年研究西方專業思想、給自己修改《上海百年建筑史》的論文、病床上堅持學西班牙語等三個小故事。故事生動感人、讓大家更加感佩李先生的為學之道、為師風范和高尚品格。
石楠
張帆
劉奇志
中國城鄉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總工張帆、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奇志等先后做了發言,回憶了李先生的學術思想、學術貢獻以及參與中國各地城市規劃、服務國家建設所取得的卓越貢獻,包括李先生于2006年獲得中國城市規劃領域最高榮譽“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突出貢獻獎”等,表達了對李先生的感謝和敬意。
贈送絲巾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教授致辭,他借“桃李天下,道德文章”這兩個成語表達出對李德華先生的崇敬之情,并與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一起,給李先生和羅先生分別系上了具有特殊意義的絲巾。
最后,羅小未先生做了言簡意賅的講話,她表示,與一般的發布會不同,這里有很多深厚的感情,這一點讓她非常感動,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再聚在一起。
會議在大家對李德華、羅小未兩位先生“身體健康、長壽”的祝愿和熱烈的掌聲之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