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交通領域兩大最著名的盛會之一,首次在華舉辦、為期5天的第十四屆世界交通大會7月11日上午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1500余名交通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圍繞當前全球交通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展開研討交流,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與會者來自海外。
第十四屆世界交通大會設有“綜合交通運輸”、“貨運和物流”、“交通運行、管理和控制”“行為與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經濟與財政”“交通、土地使用與可持續發展”“交通規劃與政策”“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交通”8個議題,共有近300場的學術報告會、學術壁報會和20-30場的專題研討會,基本覆蓋了近年來有關交通科學研究的熱點與前沿。除傳統議題,與會者還將圍繞智能交通、互聯網+交通、交通大數據等熱門新興方向展開討論。
作為世界少數“超級城市”之一,上海有著大量先進的交通管理控制及運營設施,大會為此安排了上海道路交通控制中心、上海軌道交通控制中心、洋山深水港、虹橋交通樞紐、無障礙設施等9場技術參觀活動,以全面展示上海、中國在交通領域的發展成果,加深學術界,尤其是國外學界對中國交通產業的了解。
本次大會同時邀請了眾多中外交通科技企業來滬參會,凸顯交通“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理念,旨在更好地推動交通科研成果更快地向實用技術轉化,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生活。
世界交通大會是由世界交通研究會主辦的全球性學術交流會議,自1977年開始每3年在世界范圍內選擇那些在交通科學研究、技術進步、人才培養等方面很有特點的國家舉辦,旨在為全球交通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決策者和教育者提供多領域、跨學科的交流平臺。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令全球矚目,中國在交通科學研究、交通技術發展與交通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同濟大學的交通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再加上一批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學者的影響,最終促成本次大會在同濟大學、也是首次在中國召開。
同濟大學的交通和城市學科底蘊深厚,已有百年歷史,迄今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行業精英和社會棟梁。近年來,同濟的交通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交通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人才,并在一批舉世矚目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如: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虹橋樞紐工程、長江隧道工程,以及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上海2010年世博會規劃建設等。
同濟大學交通領域專家表示,會議的舉辦對全面展示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和建設管理成就、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動技術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濟大學將借此機會,向世界傳達多模式、綜合、安全、綠色、共享、智慧的交通理念。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部分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