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4h4rk"><p id="4h4rk"></p></delect>

  1. <delect id="4h4rk"><p id="4h4rk"></p></delect>

    1. <tt id="4h4rk"><p id="4h4rk"></p></tt>

    2. <mark id="4h4rk"><p id="4h4rk"></p></mark>

    3. <del id="4h4rk"><strike id="4h4rk"><address id="4h4rk"></address></strike></del>
            <tt id="4h4rk"></tt>

                1. 顏文濤

                  教授

                  電子郵箱:yanwt@#edu.cn

                  簡介

                  +
                  •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同濟大學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生態城市與低碳社區(ecological cities and low-carbon community)、生態空間規劃與管理(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適應性規劃與災害管理(adaptive planning and disaster management)。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城市與區域規劃系訪問學者(2013年-2015年),曾經擔任過美國北卡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國城市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國際生態智慧學社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年學組委員。研究項目涉及城市化與城市增長的環境效應、生態城市與生態空間規劃研究、智慧韌性城市理論是實踐等,將量化的環境管理目標引入到空間規劃體系方面展開了探索性性研究,致力于如何使城市增長具有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性。長期擔任Land Use Polic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刊、國際城市規劃、現代城市研究、中國園林、風景園林等學術期刊審稿人。主持和參與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和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項;主持和參與“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項;主持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級科委科技計劃攻關重點項目1項。獲得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地城市生態化規劃建設理論與實踐”,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宜居重慶生態城規劃策略及重慶生態都市規劃導則”,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城市水系統規劃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獲得了建設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2項,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一等和三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4項。發表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100多篇,專著3部。

                  教育經歷

                  +
                  • 2010.01-2012.01,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博士后

                  • 2001.09-2007.12,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

                  • 1991.09-1994.07,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工學碩士

                  • 1987.09-1991.07,重慶大學城環學院本科畢業,工學學士

                  工作經歷

                  +
                  • 2017.05-至今,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13.10-2015.1,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城市與區域規劃系,訪問學者

                  • 2010.09-2017.05,重慶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09.07-2009.09,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科學系,短期訪問

                  • 2007.09-2010.09,重慶大學城市規劃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2004.10-2007.09,重慶大學城市規劃系,講師

                  • 1996.09-2004.10,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 1994.07-1996.09,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助理工程師

                  社會兼職

                  +
                  • 2020.12至今,上海市人民政府嘉定新城建設專家顧問

                  • 2019.10至今,《國際城市規劃》編委

                  • 2018.9至今,中國水利學會城市水利專業委員會

                  • 2015.10至今,國際生態智慧學社理事

                  • 2012.10至今,重慶市城市規劃協會地理設計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

                  • 2010.06至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

                  教學課程

                  +

                  城市總體規本科生課程:

                  • 城鄉規劃導論,二年級(理論課)

                  •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三年級(理論課)

                  • 總體規劃課程設計,四年級(設計課)

                  • 鄉村規劃課程設計,四年級(設計課)

                  • 畢業設計,五年級(設計課)

                  碩士生課程:

                  • 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理論課)

                  博士生課程:

                  • 城市土地利用與開發(理論課)劃(2017年秋)、鄉村規劃設計(2017年秋)、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2017年秋)

                  學術成果

                  +

                  正在送審論文

                  • 顏文濤. 城市洪災韌性規劃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證方法[J]. 城市規劃, 2021

                  • Zihao Li, Hui Chen, Wentao Yan*. Explor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ark Service Area in Shanghai Based On Travel Time Estimation: A Method Com-bining Multi-source Data[J]. Land, 2021.

                  • 顏文濤*, 李子豪, 菅天語, 林峰田, 謝俊民. 空氣環境健康導向下的老舊社區生態化更新:理論框架與案例實踐[J]. 城市發展研究, 2021.

                  • 黃欣,顏文濤*. 跨區域重大生態基礎設施的規劃研究[J]. 城市規劃, 2021.

                  • 顏文濤*.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關鍵問題、層次結構與核心內容[J]. 城市規劃, 2021.

                  • 已發表論文

                  • 顏文濤,盧江林,李子豪,沈堯*. 城市街道網絡的韌性測度:全球五大城市比較研究[J]. 國際城市規劃, 2021.

                  • 顏文濤. 專輯卷首語:省級國土空間規劃[J]. 上海城市規劃, 2021, 158(3).

                  • 顏文濤*, 陳卉. 省級次區域國土生態空間格局優化與管制:理論框架與實證案例[J]. 上海城市規劃, 2021, 158(3):8-17.

                  • YAN W, Chen H, Wang Y*, Chen C.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complexity on water quality in mountainous urbanized watersheds: A case study in Chongqing, China[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21, 17(2):165-193. doi: 10.1007/s11355-021-00448-9.

                  • 鄒錦,顏文濤*.存量背景下公園城市實踐路徑探索——公園化轉型與網絡化建構[J].規劃師,2020,36(15):25-31.

                  • 陳晨,劉爽,顏文濤*.“時空過程”視角下上海郊區半城市化地區的格局演變及其對地區發展的作用[J].上海城市規劃,2020(03):84-92.

                  • Deng S, Zhang X, Shao Z, Yan W, Chai H, He Q. An integrated urban stormwater model system support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rograms in China[J]. Journal of water and climate change, 2019, 10(2): 298-312. doi: 10.2166/wcc.2018.197.

                  • Wang Y, Shen J, Yan W*, Chen C. Effect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n river water quality in urbanized areas[J]. Sustainability, 2019, 11(24): 7120. doi: 10.3390/su11247120.

                  • 耿慧志,顏文濤,李開明. 提升鄉村生態宜居水平的空間規劃和建設指引[N]. 中國建設報,2019-08-12(004).

                  • Wang Y, Shen J, Yan W*, Chen C, Backcasting approach with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for assessing effects of land use policy using GeoSOS-FLUS software[J]. MethodsX, 2019(6): 1384–1397. https://doi.org/10.1016/j.mex.2019.05.007. doi: 10.1016/j.mex.2019.05.007.

                  • Grose M J*, Wang Y, Cheng Y, Yan W, Forester J, Steiner F. Ecological practical wisdom: common stances across design and planning[J]. Journal of Urban Ecology, 2019, 5(1): 1-3. doi: 10.1093/jue/juz004.

                  • 顏文濤. 生態實踐的邏輯[J]. 國際城市規劃, 2019(3):1-8.

                  • 顏文濤, 鄒錦. 趨向水環境保護的城市小流域土地使用生態化:規劃方法、空間策略和斷面模式[J]. 國際城市規劃, 2019(3):45-55.

                  • 葉林, 何磊, 顏文濤, 向云. 促進綠色經濟的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服務——歐盟GREEN SURGE研究項目解析[J]. 上海城市規劃, 2019(1):33-39.

                  • 王茜, 顏文濤*, 馮都喜. 如何優化城市住區綠地布局形態管理場地雨洪?——基于重慶某住區的模擬實證研究[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9, 34(1): 39-44.

                  • 顏文濤,黃欣. 綠色基礎設施的洪水調節服務供需測度研究進展[J]. 生態學報, 2019(4): 1165-1177.

                  • 彭震偉,顏文濤,王云才,象偉寧,劉保國,熊哲昊,羅雨雁.上海:以濱水空間為載體,修復城市生態景觀[J].人類居住,2019(01):60-61.

                  • 彭震偉,顏文濤,王云才,象偉寧,等. 海岸城市的韌性城市建設:美國紐約提升城市韌性的探索[J]. 人類居住,2018(02):58-61.

                  • YAN Wentao. Synergetic Evolution of Social and Natural Systems: Ecological Wisdom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Land of Abundance”. In: Bo Yang and Robert Young (Eds.), EcoWISE: Theory and practice (Chapter 14)(pp.279-289).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8.

                  • 葉林,邢忠,顏文濤,向云,何磊.趨近正義的城市綠色空間規劃途徑探討[J]. 城市規劃學刊, 2018(3): 57-64.

                  • 顏文濤. 專輯卷首語:城市生態規劃方法[J]. 現代城市研究, 2018, 33(6): 1.

                  • 顏文濤, 黃欣. 如何通過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雨洪災害?——回顧與展望[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8, 33(6): 107-114.

                  • 顏文濤. 專輯卷首語: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J]. 現代城市研究, 2018(07):1.

                  • 顏文濤, 貴體進, 葉林. 成都城市形態與河流水系的關系變遷:適應性智慧及啟示[J]. 現代城市研究, 2018(7): 14-19.

                  • 葉宇, 張靈珠, 莊宇, 顏文濤, 曾偉. 街道綠化品質的人本視角測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大規模分析[J]. 風景園林, 2018(08):24-29.

                  • 顏文濤*, 盧江林. 社區賦權視角下的鄉村社區生態規劃:主體特征、實施路徑和關鍵策略[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8, 33(01): 20-25.

                  • 汪潔瓊, 唐楚虹, 顏文濤*. 江南圩田的法與式:生態系統服務與空間形態增效[J]. 風景園林, 2018(1): 38-44.

                  • 盧江林,顏文濤*,鄒錦,歐陽秋實. 適應環境過程的西南山地住區綠色空間:構建策略與結構模式[J]. 南方建筑, 2017(6):116-121.

                  • 顏文濤*, 象偉寧, 袁琳. 探索傳統人類聚居的生態智慧——以世界文化遺產區都江堰灌區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 2017(4):1-9.

                  • 顏文濤*, 盧江林. 鄉村社區復興的兩種模式:韌性視角下的啟示與思考[J].國際城市規劃, 2017(4):22-28.

                  • 顏文濤*,俞詩言,鄒錦. 基于碳排放構成因子的城市住區低碳規劃要素體系構建[J]. 現代城市研究, 2017(6): 113-120.

                  • 葉林, 邢忠, 顏文濤. 城市邊緣區綠色空間精明規劃研究:核心議題、概念框架和策略探討[J]. 城市規劃學刊, 2017(1): 35-41.

                  • 顏文濤*,黃欣,鄒錦. 融合生態系統服務的城鄉土地利用規劃:概念框架與實施途徑[J]. 風景園林, 2017(1): 45-51.

                  • 顏文濤*, 王云才, 象偉寧. 城市雨洪管理實踐需要生態實踐智慧的引導[J]. 生態學報, 2016, 36(16): 4926-4928.

                  • 顏文濤*,蕭敬豪. 城鄉規劃法規與環境績效——環境績效視角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的若干思考[J]. 城市規劃, 2015(11): 39-47.

                  • 蕭敬豪, 陳惠斐, 顏文濤. 環境績效視角下城鄉規劃組織體系的若干思考[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5, 30(4):55-60.

                  • 黃欣, 顏文濤*. 山地住區規劃要素與碳排放量相關性分析——以重慶主城住區為例[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5, 30(01): 100-105.

                  • 王書敏,郭樹剛,何強,顏文濤,宋力等.城市流域降雨徑流水質特性及初期沖刷現象[J].環境科學研究, 2015, 28(4): 532-539.

                  • 葉林, 邢忠, 顏文濤. 山地城市綠色空間規劃思考[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4, 29(04): 37-44.

                  • 蕭敬豪, 顏文濤*. 職能視角下的城鄉規劃組織體系與環境績效分析[J]. 城市發展研究, 2014, 21(S2): 1-5.

                  • 鄒錦, 顏文濤*, 曹靜娜, 葉林. 綠色基礎設施實施的規劃學途徑——基于與傳統規劃技術體系融合的方法[J]. 中國園林, 2014(9): 92-95.

                  • 顏文濤*, 周勤, 葉林. 城市土地使用規劃與水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29(3): 35-41.

                  • 顏文濤*. 減緩?適應——應對氣候變化的若干規劃議題思考[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3(3): 31-36.

                  • 顏文濤*,蕭敬豪,胡海,鄒錦. 城市空間結構的環境績效:進展與思考[J]. 城市規劃學刊, 2012(5): 50-59.

                  • 金偉,張遠林,王正,顏文濤,閆水玉. 重慶都市區規劃編制與管理生態轉型策略研究[J]. 城市規劃, 2012(12): 45-51.

                  • 袁興中,肖紅艷,顏文濤,李波. 成渝經濟區土地利用與生態服務價值動態分析[J]. 生態學雜志, 2012, 31(1): 180-186.

                  • 肖紅艷,袁興中,李波,顏文濤. 土地利用變化碳排放效應研究[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29(1): 38-42.

                  • 韓貴鋒,顏文濤,趙珂,葉林. 近20年來重慶市主城區地表熱島的時空變化[J]. 環境科學研究, 2012, 25(6): 615-621.

                  • 韓貴鋒,趙珂,顏文濤,葉林. 快速城市化山地城市地表溫度的多維梯度[J]. 應用生態學報, 2012, 23(6): 1655-1662.

                  • 閆水玉,徐麗娟,韓貴鋒,顏文濤. 我國城鄉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規劃標準的山地適應性研究[J]. 城鄉規劃, 2012(4): 18-22.

                  • Qiang He, Yue Zhi, Wentao Yan*,Shuming Wang. Analysis models of storm runoff volumes from small watershed in chongqing metropolitan area[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599(4):762-768.

                  • 何強,智悅,顏文濤*,王書敏,李果. 山地城市小流域暴雨徑流模型的研發及應用[J].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 2012, 34(S): 219-224.

                  • 顏文濤*,王正,韓貴鋒,葉林. 低碳生態城規劃指標及實施途徑[J]. 城市規劃學刊, 2011(3): 39-50.

                  • 顏文濤*,韓易,何強. 城市徑流污染特征分析[J].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 2011, 33(3):136-142.

                  • 葉林,邢忠,顏文濤. 生態導向下城市邊緣區規劃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 2011(6):68-74.

                  • 何強,王書敏,艾海男,王振濤,顏文濤. 城市暴雨徑流初期沖刷現象識別模式[J].環境科學學報, 2011(11): 2432-2439.

                  • 韓易, 何強, 顏文濤. 城市徑流污染模型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 中國給水排水, 2011, 27(24): 13-16.

                  • 韓貴鋒,顏文濤,孫忠偉. 城市規劃專業GIS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C].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 2011.

                  • 梁鶴年,吳國璽,牛雄,段漢明,顏文濤,魏皓嚴. 規劃師隨筆——首屆“理論年聚”有感[J]. 城市規劃, 2010(1): 66-72.

                  • 金偉,顏文濤,王正,等. 重慶生態城市建設的規劃管理途徑探索[C].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四卷), 2010.

                  • 顏文濤*,邢忠,葉林. 基于綜合用地適宜度的農村居民點建設規劃[J]. 城市規劃學刊, 2007(2): 67-71.

                  • 顏文濤*,袁興中,邢忠. 基于屬性理論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 生態學雜志, 2007, 26(10): 1679-1684.

                  • 顏文濤*,邢忠,張慶. 基于GIS的舊城改造開發容量的研究——以南陽市舊城更新改造為例[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2005(6): 6-11.

                  • 顏文濤*. 城市生態系統健康屬性綜合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27(8): 137-145.

                  • 邢忠,應文,顏文濤,靳橋. 土地使用中的“邊緣效應”與城市生態整合——以榮縣城市規劃實踐為例[J].城市規劃, 2006(1): 88-92.

                  • 邢忠,黃光宇,顏文濤. 將強制性保護引向自覺維護—城鎮非建設性用地的規劃與控制[J].城市規劃學刊, 2006(1): 39-44.

                  • 顏文濤*,邢忠,鄒錦. 濕地公園的生態景觀設計方法與實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2006, 36(10): 93-96.

                  • 應文,翁季,杜春蘭,顏文濤,胡勇. 焦作市主城區水環境優化之生態策略研究[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2006, 35(4): 7228-7230.

                  • 邢忠, 顏文濤. 城市規劃對合理利用土地與環境資源的引導[J].城市發展研究, 2005(3): 6-11.

                  • 邢忠,顏文濤. 建設單元邊緣地帶土地使用與城市生態整合[C]. 全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 2004.

                  • 邢忠,顏文濤. 重視非建設性環境區的規劃與控制[C]. 2005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9): 1382-1386.

                  出版專著

                  1. 顏文濤. 重建人水共生的空間秩序: 從認知知識到規劃行動.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1. .(310千字).

                  2. 顏文濤. 生態城市實踐指引.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1.(334千字).

                  3. 何偉, 龔華鳳, 顏文濤, 等. 重慶綠色發展熱點問題研究.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4. 顏文濤. 成渝經濟區重點產業發展生態影響評價(第7章和11章). 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5.

                  5. 曾珠, 袁興中, 顏文濤. 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調控.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7.

                  標準和指南

                  1. 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南(試行)”,參與編制,2020年1月.

                  2. 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3. 基于GeoSOS-FLUS的土地利用政策有效性的定量評價方法,發明專利申請號CN 110390129 A.(3/3)

                  4. 一種CAD、GIS、SWMM數據協同傳輸和組織管理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17 1 0236456.1.(2/9)

                  5. 城市河流河岸帶植被生態修復的構建技術,發明專利號ZL 2014 1 0724957.0.(4/4)

                  6. 一種緩沖區生態帶構建方法,發明專利號ZL 2014 1 0723661.7.(5/5)

                  7. 一種曝氣生物濾池與人工濕地組合污水低碳處理反應器,發明專利號ZL 2013 1 0082912.1.()

                  8. 重慶泄洪排澇關鍵節點空間識別系統v1.0,軟件著作權(2011),登記號2011SR057620.(1/10)

                  受邀演講

                  1. “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關鍵問題、層次結構和核心內容”,“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同濟-中國礦大論壇(2021),江蘇徐州,2021年7月.

                  2. “融合生態系統服務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探索”,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20 年國土空間規劃學術年會,上海(線上),2020年12月.

                  3. “整合生態系統服務的城鄉土地利用規劃”,住建部城科會2019(第十四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河南鄭州,2019年8月.

                  4. “Huang Guanyu’ ecocity practice framework: A case review of Leshan Master Plan”,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Research:from practice, for practice, beyond practice (2019), Shanghai, China, Jun., 2019.

                  5. “水鄉振興之路:水利共同體漸失與重建”,2018首屆水鄉地區城鄉發展與規劃國際會議,江蘇蘇州,2018年12月.

                  6. “城鄉規劃生態化:方法演變、實踐反思與邏輯重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系邀請,浙江杭州,2018年11月.

                  7. “增加人類福祉的生態空間規劃:基于供需協同的治理邏輯”,空間治理體系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浙江杭州,2018年10月.

                  8. “棕地修復與再開發策略:美國經驗與啟示”,第355次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江蘇徐州,2018年9月.

                  9. “成都城市形態與河流水系的關系變遷:適應性智慧及當代啟示”,“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同濟-華農論壇(2018),廣東廣州,2018年7月.

                  10. “提升人類福祉的生態空間規劃:供應側與需求側的協同變革”,住建部城科會2018(第十三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江蘇蘇州,2018年8月.

                  11. “生態實踐的邏輯”,“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同濟-西建大論壇(2017),陜西西安,2017年7月.

                  12. “生態城市培育:生態規劃實踐的階段性和應需性”,華南農業大學系列學術講座,2017年6月.

                  13. “生態實踐智慧:理性與情感的美妙舞蹈”(Ecophronesis : A cohesive whole of reason and emotion),首屆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前沿同濟講堂(2017),2017年5月.

                  14. “生態城市規劃實踐的范式轉型——實踐科學研究的缺失和回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學術講座,陜西西安,2017年1月.

                  15. “生態城市實踐的范式轉型——實踐科學研究的缺失和回歸”,住建部城科會2016(第十一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湖南長沙,2016年8月.

                  16. “生態智慧引導下的韌性城鄉構建——生態智慧如何連接生態知識和生態實踐?”,“生態智慧與城鄉生態實踐”同濟論壇(2016),2016年7月.

                  17. “從技術理性到社會理性:在城鄉生態實踐中反思規劃編制的合理性”,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系列學術講座,上海,2016年6月.

                  18. “社會與自然系統的協同進化:可持續人居環境的生態智慧”,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年會(2016),重慶,2016年5月.

                  19. “Synergetic evoluti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s: Understanding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uple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different cases”, The 2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logical Wisdom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Hong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Nov. 2015.

                  20. “如何實現生態城市:從社會與自然的協同關系探討規劃作用與范式轉型”,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系列學術講座,江蘇南京,2015年11月.

                  21. “生態城市培育(Eco-Urbiculture):環境變遷背景下的規劃職業認知”,住建部城科會2015(第十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廣東廣州,2015年7月.

                  22. “生態紅線的規劃控制:中美比較與啟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年會(2015),云南昆明,2015年4月.

                  23. “低碳社區實施路徑:兼議城市規劃的作用及規劃師的角色認知”,第十九屆(2015)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中國臺灣, 2015年3月.

                  24. “Return to the origin:The role of planning and the planner role cognition with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vited by professor Yan Song a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 USA. Nov. 19, 2014.

                  25.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practice and ecological knowledge: What do we need?”. Invi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ommittee. Annapolis, Maryland, USA. Jun. 16, 2014.

                  26. “Water Policies and its Social Effect: Effect of irrigation factors on settlement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in Dujiangyan Irrigation Area”. Invited by professor Carol Nackenoff at Swarthmore College, Swarthmore Town, Pennsylvania, USA. Mar. 24, 2014.

                  27. “城鄉規劃法規與環境績效:如何通過完善規劃法規體系提升環境績效”,住建部城科會2013(第八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廣東珠海,2013年7月.

                  28. “過程解析與形態重構:低碳生態城空間建構策略”,住建部城科會2012(第七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廣西桂林,2012年6月.

                  獎勵獎項

                  +

                  科研獎項

                  • 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海綿城市雨水模型研究與Uwater平臺構建,2018(8/15)

                  • 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城市水系統規劃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6(7/12)

                  •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宜居重慶生態城規劃策略及重慶生態都市規劃導則,2010(5/8)

                  •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山地城市生態化規劃建設理論與實踐,2004(16/29)

                  設計獎項

                  • 重慶市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 南陽市桐柏縣總體規劃(2005-2020),2013(5/15)

                  • 重慶市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蘇州盛澤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2009(1/10)

                  • 建設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寶雞市渭河南部臺塬區生態建設規劃,2010(5/15)

                  • 陜西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寶雞市渭河南部臺塬區生態建設規劃,2009(5/15)

                  • 重慶市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南陽市白河兩岸控制性詳細規劃,2004(3/15)

                  • 教育部優秀設計獎市政類一等獎:岳池縣城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3(3/15)

                  • 教育部優秀設計獎規劃類三等獎:安康市濱江大道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2003(4/8)

                  科研和實踐項目

                  +

                  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沿海山地丘陵型城市洪災韌性的表征測度、影響機制與規劃調控研究(批準號:52178048).¥58萬元. 主持,2022.01-2025.12,在研

                  2.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面向城市復雜系統與多種擾動的韌性城市理論體系(課題編號:2020YFB2103901),¥315萬元. 主持,2020.10-2023.9,在研

                  3. 自然資源部外協項目,城市生態空間網絡結構優化與規劃管控對策研究(編號:20201811413),¥15萬元. 主持,2020.01-2020.12,已結題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親自然感知及其復愈性提升的城市濱水區生態空間優化設計研究——以上海黃浦江兩岸為例(批準號:51978477),¥60萬元. 第二主研,2020.01-2023.12,在研

                  5. 上海市科委科研計劃項目,農林濕復合廊道空間結構優化與親自然游憩環境營造(課題編號:19DZ1203402),¥30萬元. 第二主研,2019.10-2022.09,在研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提升生態韌性的鄉村宜居空間規劃和建設指引研究(批準號:71841002),¥24萬元. 參研,2018.01-2020.12,已結題

                  7. 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新型鄉村建設戰略與推進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8-ZD-15). ¥100萬元. 參研,2018.01-2019.12, 已結題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金課題,提升洪災韌性的城市土地使用空間結構優化與管制機制(課題編號22120180267). ¥10萬元. 主持,2018.09-2019.8, 已結題.

                  9.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服務的測度與評價方法(子課題編號:2017YFC0505705-2).¥45萬元. 主持,2017.01-2020.12, 在研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次級流域樣條空間斷面分區的山地城市河岸緩沖帶規劃控制方法研究(批準號:51678087).¥62萬元. 第二主研,2017.01-2020.12,在研

                  11. 重慶市發改委科技計劃項目,重慶市低碳社區分類方法和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013).¥35萬元. 主持,2015.06-2016.12,已結題

                  12. 國家發改委科技計劃項目,南方山地城市低碳住區規劃設計技術研究與示范(批準號:2012026). ¥450萬元. 主持,2013.01-2015.08,已結題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水環境效應的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生態化模式(批準號:51278504).¥80萬元. 主持,2013.01-2016.12,已結題

                  14. 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攻關重點項目,重慶園博園可持續水環境管理技術與政策設計(項目批準號:CSTC2013GG-YYJSB0001).¥100萬元. 主持,2013.01-2015.12,已結題

                  15.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重慶兩江新區城市水系統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編號:2012ZX07307-001). ¥2559萬元. 主持,2012.01-2015.12,已結題

                  16.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重慶主城河流河岸帶生態效應與重建恢復技術研究(子課題編號:2012ZX07307-002-04). ¥100萬元. 主持,2012.01-2015.12,已結題

                  17.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山地住區低碳規劃策略與要素控制體系(子課題編號:2011BAJ07B03-001-02). ¥40萬元. 主持,2012.01-2015.12,已結題

                  18. “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山地城市泄洪排澇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示范(子課題編號2008ZX07315-001-4). ¥262.97萬元. 主持,2008.01-2011.12,已結題

                  19. “十一五”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子課題,城市水系統規劃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子課題編號:2008ZX07420-006-02),¥125萬元. 主持,2008.01-2011.12,已結題

                  20. 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子課題,中荷可持續建筑綜合設計方法研究(子課題編號:2008DFA91770-1). ¥24萬元. 主持,2009.01-2010.12,已結題

                  21. 第49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生態化模式:基于水環境效應的規劃技術途徑(批準號:20110490808). ¥3萬元. 主持,2011.01-2012.12,已結題

                  22.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科研基金,基于遙感數據研究城市植被對熱島的生態響應,¥3.6萬元. 第二主研,2010.01-2012.12,已結題

                  23. 重慶市建委科技項目,城市規劃實施的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研究(城科字2008第108號). ¥4萬元. 主持,2008.01-2010.12,已結題

                  2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城市異質空間交接邊緣區的生態特性及規劃建設(批準號:40301015).¥22萬元. 第二主研,2004.01-2006.12,已結題

                  25.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 基于生態整合的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邊緣空間規劃理念與方法(批準號:2005-41). ¥11萬元. 第二主研,2005.01-2007.12,已結題

                  規劃設計項目

                  1. 南寧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寧市國土生態空間規劃專項研究,2021,在研

                  2.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川西北生態安全格局與生態修復研究,2019,在研

                  3.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面向重慶應用的“雙評價”技術體系研究及模型開發(項目編號kh0010020193694),2019,已結題

                  4. 十堰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十堰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專題研究,2019,在研

                  5. 邢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邢臺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專題研究,2019,在研

                  6. 廣饒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饒縣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專題研究,2019,在研

                  7. 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太原市空間戰略規劃研究專題三:太原市空間資源要素評價,2018,已結題

                  8. 重慶市發改委,重慶低碳社區分類評價體系及政策研究,2016,已結題

                  9. 重慶市規劃局,城市水環境的規劃調控途徑和生態設計方法,2015,已結題

                  10. 國家環保部,成渝經濟區重點產業發展生態影響評價,2010,已結題

                  11. 貴州省仁懷市規劃局,貴州仁懷南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2010,已結題

                  12. 重慶市規劃局,宜居重慶的生態城規劃模式研究,2009,已結題

                  13. 寶雞市規劃局,寶雞市渭河南部臺塬區生態建設規劃,2004,已結題

                  14. 南陽市規劃局,南陽市桐柏縣總體規劃,2004,已結題

                  15. 成都市規劃局,成都非建設用地規劃,2003,已結題

                  16. 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生態區劃政策指引和番禺片區生態廊道控制性規劃研究,2003,已結題

                  17. 岳池縣規劃局,岳池縣城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2,已結題

                  18. 安康市規劃局,安康市濱江大道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2001,已結題

                  19. 南陽市規劃局,南陽市白河兩岸控制性詳細規劃,2001,已結題

                  20. 蘇州市相城區政府,蘇州盛澤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2001,已結題

                  <delect id="4h4rk"><p id="4h4rk"></p></delect>

                  1. <delect id="4h4rk"><p id="4h4rk"></p></delect>

                    1. <tt id="4h4rk"><p id="4h4rk"></p></tt>

                    2. <mark id="4h4rk"><p id="4h4rk"></p></mark>

                    3. <del id="4h4rk"><strike id="4h4rk"><address id="4h4rk"></address></strike></del>
                            <tt id="4h4rk"></tt>

                                1.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