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城鄉規劃理論與設計
重點領域:城鎮化與鄉村規劃、城鄉社區規劃、城市規劃社會學、城市更新,等
簡介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中德鄉村人居環境規劃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山地城鄉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村鎮規劃和建設智庫專家;上海市城市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學刊》《國際城市規劃》等編委;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執行院長。獲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哈佛大學設計學碩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城鎮化與鄉村規劃、城鄉社區規劃、城市規劃社會學、城市更新,等。曾榮獲國家教育部、住建部等科研與設計獎多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技基金面上項目、農業部中德農業科技合作項目計劃,住建部村鎮規劃課題,以及各類城市規劃設計項目50余項,主編和撰著《鄉村中國》《農村社區》《黃巖實踐》《烏巖古村》《鄉村人居》等,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學位教育
+1997.09-2003.06,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博士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0.09-2001.06,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研究生畢業,獲設計學碩士學位
1988.09-1991.03,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4.09-1988.06,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工作簡歷
+2021.5至今,任中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委員會 黨委委員
2014.06-2021.4,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城市規劃系 系主任
2007.12至今,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博士生導師
2007.06至今,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教授
2006.12-2014.06,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城市規劃系副系主任
2003.11-2010.12,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與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雙碩士項目”中方主管
2003.11-2004.01,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歐洲城市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2003.04-2006.11,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院長助理
1999.06-2007.05,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副教授
1995.04-1995.07,英國利物浦大學城市設計系訪問學者
1994.06-1999.05,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講師,詳細規劃教研室副主任
1991.04-1994.05,同濟大學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助教
學術兼職
+2020.12至今,第九屆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住建委科技委城鄉規劃和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0.06,自然資源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0-2035)》編制專家
2018年至今, 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筑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年10月)
2017.01至今,《上海城市規劃》編委
2016.09至今,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中德鄉村人居環境規劃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2016.9至今,“中國村鎮規劃和建設智庫”專家
2014.12至今,《國際城市規劃》編委
2014.12至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山地城鄉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2.03-2014.12,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總規劃師
2010年至今,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 委員
2009.10-2013.10,上海建筑學會 理事
2009年至今,《城鄉規劃》編委
2009年至今,《城市規劃學刊》編委
2008年至今,甘肅省酒泉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7.06-2011.09,同濟大學青年教師聯誼會副理事長
2007.01至今,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社區規劃社區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度,美國易道上海公司高級顧問
2005年至今,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政府 規劃顧問
2003年至今,上海市青浦區城鎮化規劃專家組 委員
2001年至今,上海市浦東新區城鎮規劃咨詢專家組 委員
1999.05-2000.05,《城市規劃匯刊》編輯
1994.06-1999.05,《城市規劃匯刊》助理編輯
出版專著
+楊貴慶等著.《鄉村人居——黃巖村莊風貌導則探索》,同濟大學出版社,2020年
楊貴慶、楊虓 著.《大同校友磚——藝術墻讀書廊設計建造》,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
楊貴慶等著.《烏巖古村——黃巖歷史文化村落再生》,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年
楊貴慶等著.《黃巖實踐——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探索》,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年
楊貴慶主編.《農村社區——規劃標準與圖樣研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
楊貴慶主編.《鄉村中國——農村住區調研報告2010》,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年
鄶艷麗、楊貴慶、張兵、于靜編著.《農村住區規劃技術培訓教程》,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
楊貴慶參編. “第18章:城鄉住區規劃”,《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吳志強、李德華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
王穎、楊貴慶著.《社會轉型期城市社區建設》,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年
楊貴慶編.《城市社會心理學》,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年
楊貴慶主編.《城市化與城鎮規劃建設》,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年
發表論文
+楊貴慶. 城鄉共構視角下的鄉村振興多元路徑探索. 《規劃師》,2019年6月
楊貴慶. 鄉村振興視角下村莊規劃工作的若干思考----《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再讀. 《小城鎮建設》,2019年4月
楊貴慶. 新鄉土建造:一個浙江黃巖傳統村落的空間蝶變. 《時代建筑》,2019年第1期
楊貴慶. 新時代村莊規劃的使命和特點----《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解讀. 《小城鎮建設》. 2019年1月
楊貴慶、肖穎禾. 文化定樁:鄉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間營造----浙江黃巖嶼頭鄉沙灘村實踐探索. 《上海城市規劃》,2018年第6期
萬成偉、楊貴慶(通訊作者). 山地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精準化配置規劃研究----以浙江省嶼頭鄉為例. “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2018年11月
楊貴慶、房佳琳、何江夏. 改革開放40年社區規劃的興起和發展. 《城市規劃學刊》,2018年第6期
楊貴慶、開欣、宋代軍、王禎. 探索傳統村落活態再生之道----浙江黃巖烏巖頭古村實踐為例. 《南方建筑》,2018年10月
楊貴慶、房佳琳、關中美. 居住環境關注度評價方法在社區微更新中的應用. 《規劃師》,2018年4月
楊貴慶、關中美. 基于生產力生產關系理論的鄉村空間布局優化.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8年第1期
楊貴慶、王禎. 傳統村落風貌特征的物質要素及構成方式解析----以浙江省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為例. 《城鄉規劃》,2018年2月
楊貴慶. “城市修補”: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浦東開發》,2018年2月
楊貴慶、宋代軍、王禎、黃璜. 社會融合導向下特色小鎮與既有村莊空間整合的規劃探索----以浙江省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為例.《城鄉規劃》,2017年第6期
黃璜 楊貴慶(通訊作者) Philipp, Hannes. “后鄉村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當代德國鄉村規劃探索對中國的啟示.《城市規劃》,2017年第5期
楊貴慶、何江夏. 傳統社區有機更新的文獻研究及價值研判.《上海城市規劃》,2017年第5期
楊貴慶. 城鄉規劃學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駕護航.《今日科苑》,2017年10月
楊貴慶. 城市空間多樣性的社會價值及其“修補方法”.《城鄉規劃》,2017年第3期
楊貴慶、房佳琳、關中美. 大城市建成區小尺度公共空間場所營造與社會資本再生產. 《上海城市規劃》,2017年第2期
王禎、楊貴慶(通訊作者). 培育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的實踐經驗啟示----以德國巴登阿赫村為例. 《上海城市規劃》,2017年第1期
楊貴慶. 喜憂參半的城市社會空間轉型.《城鄉規劃》,2016年10月
甘新越、楊貴慶.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綜合體新理念及其空間模式----以上海市為例.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收錄論文,2016年9月
楊貴慶、蔡一凡. 傳統村落總體布局的自然智慧和社會語義.《上海城市規劃》,2016年第4期
楊貴慶、戴庭曦、王禎、黃璜. 社會變遷視角下歷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16年第3期
YANG Guiqing, Richard LeGates, KAI Xin. Reinventing The Chinese Countryside----What American planners can learn from old Wuyan Village. PLANNING (The Magazine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June,2016
宋代軍、楊貴慶. 上海青浦新城物質空間結構與就業崗位分布的相互關系研究. 《上海城市規劃》,2015年第6期
宋代軍、楊貴慶. 城市空間結構與就業崗位分布差異的定量描述----以上海市青浦新城為例. 《城市規劃學刊》,2015年第5期
王娟、楊貴慶. 上海城市社區類型譜系劃分及重點社區類型遴選的研究. 《上海城市規劃》,2015年第4期
吳莞姝、楊貴慶. 小區居民日常出行特征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局研究. 《華中建筑》,2015年第6期
吳莞姝 楊貴慶. 我國東部丘陵地區鄉村城鎮化問題和空間發展對策研究. 《小城鎮建設》,2015年第2期
楊貴慶. 我國傳統聚落空間整體性特征及其社會學意義.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楊貴慶. 大都市多元開放空間對宜居生活的保障--德國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國際設計工作營選題與啟示.《城市規劃學刊》,2014年第2期
楊貴慶. 城鄉規劃本科生能力結構與職業規劃師核心能力的對照分析.《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教育--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年9月
楊貴慶. 利用臨近學校操場解決居住小區停車困境.《建筑時報》,2014年3月31日
楊貴慶. 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城鄉社會危機及其規劃策略.《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楊貴慶、開欣. 社會群落類聚下的城市空間演變:另一種生態視角--以上海虹口區東余杭路街區為例.《城市發展研究》(第八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2013年增刊
楊貴慶. “城鄉規劃學”發展歷程啟示和若干基本問題的認識.《美麗城鄉永續規劃--2013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年9月
楊貴慶. 城市公共空間的社會屬性與規劃思考.《上海城市規劃》,2013年第6期
聶夢遙、楊貴慶. 德國農村住區更新實踐的規劃啟示.《上海城市規劃》,2013年第5期
楊貴慶. 城鄉規劃學基本概念辨析及學科建設的思考.《城市規劃》,2013年第10期
韓倩倩、楊貴慶. 農村住區選址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以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為例.《上海城市規劃》,2013年第4期
楊貴慶. “社會生態鏈”與城市空間多樣性的規劃策略.《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楊貴慶、楊虓. 守望 追夢 記百年大同“校友磚藝術墻”的創意和設計. 《上海教育》,2013年6月
楊貴慶. 適合環境 適用技術 適宜人居. 《建筑時報》,2013年3月4日
楊貴慶. 社會管理創新視角下的特大城市社區規劃.《規劃師》,2013年第3期
楊貴慶、吳同彥. 創新型城市非正式交往場所的社會功能與規劃研究----以上海市楊浦區“同濟聯合廣場”為例.《上海城市規劃》,2013年第1期
楊貴慶. 可持續發展語境下的城市批評.《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楊貴慶、劉麗. 農村社區單元構造理念及其規劃實踐----以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為例.《上海城市規劃》,2012年第5期
楊貴慶、趙力生. 創新型城市道路交通特征及其對社會交往的作用----基于2個Cambridge城市案例的分析.《上海城市規劃》,2012年第2期
楊貴慶、楊建輝、張穎薇、過甦茜. 農村住區公共服務設施村民滿意度調研及需求分析.《小城鎮建設》,2011年第11期
楊貴慶、韓倩倩、林森. 我國農村住區選址影響因素與評價分析方法.《小城鎮建設》,2011年第10期
楊貴慶、黃璜. 我國農村住區典型空間樣本調查與集約化布局評價.《城鄉規劃》月第2輯,2011年6月
楊貴慶、韓倩倩. 創新型城市特征要素與綜合指數研究--以上海“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為例.《上海城市規劃》,2011年第3期
楊貴慶、黃璜. 大城市舊住區更新居民住房安置多元化模式與社會融合的實踐評析—以上海市楊浦區為例.《上海城市規劃》,2011年第1期
楊貴慶、黃璜、宋代軍、龐磊. 我國農村住區集約化布局評價指標與方法的研究進展和思考.《上海城市規劃》,2010年第6期
楊貴慶. 當前我國大城市居住小區停車困境及其對策研究.《規劃師》,2010年第9期
楊貴慶、韓倩倩、聶夢遙、陳菁菁、劉麗. 從“論壇”到“運動”——“2010年聯合國人居署第五屆世界城市論壇”綜述.《城市規劃學刊》,2010年第3期
楊貴慶、龐磊、宋代軍. 從功能開發概念到設計策略的轉譯——山東省濰坊市健康東街城市設計.《理想空間》,2010年4月
楊貴慶、龐磊、宋代軍、陳菁菁. 我國農村住區空間樣本類型區劃譜系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10年第1期
龐磊、楊貴慶.c+A+d:城市規劃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探索.《城市規劃》,2010年第9期
楊貴慶. “5-B模型”——論城市規劃本科生專業知識結構.《城市的安全、規劃的基點——2009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年9月
宋代軍、楊貴慶. “關聯耦合法”在城市設計中的運用與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07年第5期
楊貴慶.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發展的機遇和風險—“2007城市發展國際”述評.《城市規劃學刊》,2007年第4期
楊貴慶、宋琳琳. 我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若干問題的探討.《第六屆中國城市住宅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3月
楊貴慶. 社區人口合理規模的理論假說.《城市規劃》,2006年第12期
楊貴慶. 未來50年影響美國大城市發展的十大因素及其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06年第6期
楊貴慶、顧建波、龐磊、[美]Steven V.Dessel. 社區單元理念及其規劃實踐.《城市規劃》,2006年第8期
楊貴慶. 讀Robert Fishman《世紀轉折點的美國大城市》及其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幾點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06年第2期
楊貴慶. 我們能預見多久的未來?--評城市規劃的短效及其目標思辨.《中國城市評論》,2006年第2輯
楊貴慶. 21世紀:中國的城市世紀――對Peter Hall爵士關于中國城市化和中歐城市發展比較的采訪及其思考.《城市規劃學刊》,2004年第6期
楊貴慶. 蕪湖市大橋鎮鄉村城市化進程中土地集約化利用模式與人居環境規劃建設的探索.《可持續發展中國人居環境》,2003年9月
楊貴慶. 小城鎮空間表象背后的動力因素.《時代建筑》,2002年第4期
楊貴慶. 試析當今美國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國外城市規劃》,2002年4月
楊貴慶. 當今中國城市化的機遇與挑戰.《城市開發》,2001年12月
楊貴慶. 城市時代的“危機”因素與應對.《城市規劃匯刊》,2001年第5期
楊貴慶. 未來十年上海大都市的住房問題和社區規劃.《城市規劃匯刊》,2000年第4期
楊貴慶. 長風破浪、直掛云帆:山東臨朐實驗中學校園規劃設計創作.《規劃師》,2000年第2期
楊貴慶. 社區規劃與管理“五原則”.《規劃師》,2000年第1期
YANG Guiqing. Residential Zones in Shanghai Metropolitan over year 2000,《Model Cities --Urban Best Practices》,May 2000
楊貴慶. “安得高廈千萬間,大庇都市居民盡歡顏”--上海城市高層住宅居住環境和社會心理調查分析與啟示.《城市規劃匯刊》,1999年第4期
楊貴慶. 市場經濟體制下大都市居住區規劃對策.《城市規劃匯刊》,1999年第3期
楊貴慶. 21世紀中國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內涵的思考.《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2期,1999年6月
顧群、楊貴慶. 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探索—以浙江省臺州市總體規劃為例,1997年第5期
楊貴慶. 提高社區環境品質、加強居民定居意識—對上海大都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城市規劃匯刊》,1997年第4期
楊貴慶. 大城市周邊地區小城鎮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匯刊》,1997年第2期
楊貴慶. 地區合力與城鎮持續發展,《城市規劃匯刊》,1995年第6期
楊貴慶. 上海大都市居住區更新重建中的社會學問題研究.《城市規劃匯刊》,1995年第3期
楊貴慶、惠宇、熊健. 市場經濟體制下江南地區大城市周邊小城鎮的發展特點、問題和建設—以無錫縣洛社鎮為例.《城市規劃匯刊》,1994年第4期
楊貴慶. 城市化迅速進程中婦女的作用.《城市規劃匯刊》,1994年第1期
楊貴慶. 中國當今集鎮建設規劃與鄉村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城市規劃匯刊》,1993年第4期
楊貴慶. 建筑運動中的歷史性與革命性—兼論建筑的文化與技術.《時代建筑》,1992年第2期
YANG Guiq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Value Choice Inclination of Residents in Old City District,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Volume 8,Number 3,September 1992(《城市規劃》英文版)
楊貴慶. 大眾住宅應適應人的需要與選擇.《住宅科技》,1992年第7期
楊貴慶. 試議城市戶外休憩場所建造問題.《城市研究》,1992年第3期
楊貴慶. 城市舊住區居民的心態與價值取向—舊住區社會調查的分析與啟示.《城市規劃匯刊》,1992年第1期
楊貴慶. 滿足基本需求的住房政策—印度尼西亞住房建設的經驗與啟發.《住宅科技》,1991年第8期
楊貴慶. 城市住宅不宜沿交通干道興建.《城市研究》,1991年第4期
楊貴慶. 從“住屋平面”的演變談居住區創作.《新建筑》,1991年第2期
楊貴慶. 居住小區創作的幾個誤區(摘登).《城市規劃》,1991年第1期
完成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
+2021屆
關中美/博士學位論文《網絡化視角下鄉村聚落空間結構研究——以浙江臺州黃巖區為例》(2015級)
王娟/博士學位論文
周葉淵/碩士學位論文《城鎮化廊道內村莊居住用地時空變化的特征研究——以山地省臨朐縣為例》(2018級)
張宇微/碩士學位論文《兼具消防功能的鄉村空間轉型研究——以山地省臨朐縣寨子崮村為例》(2018級)
秦添/碩士學位論文
2020屆(2017級)
楊怡/碩士學位論文《既有村莊融入集鎮的功能適應性及空間布局優化研究——以浙江省黃巖區寧溪鎮直街村為例》
肖穎禾/碩士學位論文《鄉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間的功能及布局優化研究——以浙江黃巖沙灘村為例》
文君/碩士學位論文《分散村落“連點成線”的空間布局優化研究》
2019屆(2016級)
王藝錚/碩士學位論文《要素流動視角下田園綜合體規劃實施路徑研究——以浙江黃巖貢橘園為例》
趙春雨/碩士學位論文《傳統村落水系空間再生規劃路徑研究——以科馬基奧村和潮濟村為例》
李帥君/碩士學位論文
2018屆(2015級)
蔡一凡/碩士學位論文《傳統村落戶外空間結構及其家族社會關系的對應研究——以浙江黃巖寧溪鎮烏巖古村為例》
蔡言/碩士學位論文《鄉村產業轉型與鄉村社區聯動發展研究——以浙江黃巖北洋鎮為例》
張夢怡/碩士學位論文《老舊公房住區居民日常活動與公共空間“微更新”研究——以上海浦東濰坊街道為例》
郝晶/碩士學位論文(工程碩士)
2017屆(2014級)
開欣/碩士學位論文《封閉社區的邊界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研究研究》
章麗娜/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中心城的邊緣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研究——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為例》
宣文/碩士學位論文
2016屆
宋代軍/博士學位論文《城市空間結構要素與就業崗位分布的耦合研究---以上海青浦新城為例》
萬成偉/碩士學位論文《山地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精準化配置規劃研究---以浙江省臺州市嶼頭鄉為例》(2013級)
周咪咪/碩士學位論文《居民社會交往的空間依賴及其規劃研究---以上海市延吉新村街道為例》(2013級)
甘新越/碩士學位論文《老齡化背景下養老設施在社區層面多元化配置的規劃研究---以上海市延吉新村建成社區為例》(2013級)
翟羽佳/碩士學位論文《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綜合體規劃研究---以上海為例》(2013級)
舒凌雁/碩士學位論文《創意產業園與周邊既有住區公共空間整合的規劃研究》(2013級)
2015屆(2012級)
王禎/碩士學位論文《村落主體街巷空間功能更新的規劃研究---以中德兩個村落為例》
孫小淳/碩士學位論文《“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策略研究---以白湖塘村和Tiefengruben村為例》
但夢薇/碩士學位論文《鄉村廢棄公共建筑及場地再利用的規劃研究---以浙江黃巖嶼頭鄉為例》
2014屆(2011級)
過甦茜/碩士學位論文《基于社會網絡的住區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研究--以無錫市三個典型住區為例》
常遠/碩士學位論文《宜居視角下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設計研究--以無錫市新、老城區為例》
2013屆(2010級)
楊建輝/碩士學位論文《無錫市住區空間模式特征及規劃策略研究》王佳碩士學位論文《德國魏瑪城市文化設施布局研究》
張穎薇/碩士學位論文《城市多樣化混合居住及其社會功能研究--以德國斯圖加特多代居住為例》
吳莞姝/碩士學位論文《無錫市小區居民日常出行特征及配套公共設施規劃布局研究》
2012屆(2009級)
劉麗/碩士學位論文《我國農村社區單元構造研究----以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為例》
韓倩倩/碩士學位論文《農村住區選址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以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為例》
聶夢遙/碩士學位論文《德國農村更新規劃研究》
陳菁菁/碩士學位論文《柏林社會住宅的發展歷程和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2011屆(2008級)
黃璜/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住區集約化布局現狀特征與規劃對策研究》
趙力生/碩士學位論文《創新型城市特色道路系統規劃設計研究----以“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規劃”為例》
吳同彥/碩士學位論文《非正式交往空間在創新型城市(區)中的作用與規劃設計方法研究----以“楊浦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規劃”為例》
2010屆(2007級)
鄭善文/碩士學位論文《科技創新型城市地標區空間模式及其規劃設計研究----以上海市楊浦國家科技創新型示范城區為例》
牛艷艷/碩士學位論文《居住混合政策在大型社會住宅區更新中的實踐比較----以法國里昂市周邊的三個居住區為例》
王謙/碩士學位論文《控制指標對城市空間界面多樣性作用的研究》
2009屆(2006級)
戴晶晶/碩士學位論文《新時期我國中小城市總體規劃社會人文指標研究----以江西泰和縣與河北磁縣總體規劃為例》
汪雯婕/碩士學位論文《城市濱水公共空間社會屬性及規劃設計方法研究----以寧波市三江六岸核心濱水區為例》
2008屆(2005級)
漆珺/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近郊邊緣社區的實證研究及規劃政策分析》
張維/碩士學位論文《以社區管理體制為基礎的城市規劃公共參與機制研究》
王牧/碩士學位論文《城市住區社會環境評估方法研究----以浙江省金華市天龍南國名城為例》
陳竹/碩士學位論文《基于社會環境健康性影響要素的居住區戶外空間環境設計導則研究》
2007屆(2004級)
宋代軍/碩士學位論文《“關聯耦合法”在城市設計中的運用與思考》
劉曉勇/碩士學位論文《快速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華北地區縣域城鎮發展特征與規劃對策研究》
雍翎/碩士學位論文《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社區公共設施的運作機制與規劃對策研究》
2006屆(2003級)
袁媛/碩士學位論文《居住區社會環境健康性的影響規律及要素研究》
宋琳琳/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供應政策研究(1991-2005)》
顧建波/碩士學位論文《汽車時代居住區道路空間的規劃設計研究》
2005屆(2002級)
彭敏學/碩士學位論文《上海1990年代初期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區的使用評價與規劃對策研究----以上海“萬科城市花園”為例》
閆格/碩士學位論文《當前我國城市居住小區公建配套特征、問題及規劃對策研究----以上海“萬科城市花園”居住小區為例》
2004屆(2001級)
張惠良/碩士學位論文《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居住社區規劃研究----基于對社區的使用后評價》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鄉村就業崗位分布的引導機制及其空間影響研究——以浙江、山東地區為例”(項目批準號51978476),主要參與人,2020.1-202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鄉村聚落空間布局優化理論與規劃方法研究----以浙江地區為例”(項目批準號51878459),項目負責人,2019.1-2022.12
浙江省社科重點項目:“臺州市黃巖區沙灘村發展研究”(17WH20016ZD-7Z)專著類),主要參與人,2018.1.1-2019.12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美麗城鄉規劃建設科技咨詢戰略合作框架課題”,項目負責人,2017.1-2018.12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課題:“鄉村空間布局優化”,項目負責人,2017.9-2017.12
農業部2016-2017年度中德農業科技合作項目計劃,“生長的鄉村社區”----“多樣彈性選擇”的生態農業實踐在浙江黃巖的探索(Growing Community—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Model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 the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課題第一主持人,2016年10月獲批(2016-24-38)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科技咨詢戰略合作框架課題”,項目負責人,2015.1-2016.12
上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專題“以人為本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區規劃研究”, 第一主持人,2014年8月完成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住區規劃與建設標準研究”。課題《農村住區規劃技術研究》負責人之一;子課題《住區選址與集約化布局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2008.1-2011.12,2012年3月驗收通過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住區規劃與建設標準研究”。課題《村、鄉及農村社區規劃標準研究》參與,子課題《農村社區規劃標準研究》負責人,2008.1-2011.12,2012年3月驗收通過
上海市楊浦區區委,“楊浦區創建國家科技創新型示范城區規劃研究”,課題負責人之一;2009.01-2009.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居住建設健康影響規律及評估研究”(批準號50578152),主要參與人,2006.12-2008.12
上海萬科城市花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萬科城市花園十年規劃與社區建設評估”,項目負責人,2002.10-2004.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人居環境評價體系及模式研究”(批準號59838290),主要參與人,2003年完成
科研獎項
+“2013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CAUPD杯)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5)。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村、鄉及農村社區規劃標準研究》(子項主持),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2014年1月
“2013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CAUPD杯)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3)。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住區規劃技術研究》(課題主持),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2014年1月
“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九屆優秀教材、學術專著獎”二等獎。專著《鄉村中國:農村住區調研報告2010》(主編),2012年11月
國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12)。項目“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人居環境的評價體系和模式研究”,社區層面研究主要負責人之一,2003年
設計獎項
+2019年度上海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村鎮規劃類)一等獎。作品“浙江黃巖寧溪鎮烏巖頭村村莊規劃設計”(項目負責人)
2018年度浙江省“優秀園林工程”獎金獎。作品“臺州市黃巖區寧溪鎮直街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工程”。浙江省風景園林學會,2018年9月,浙園學[2018]28號。證書編號:ZJYL2018J094C。參建單位2: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負責人)。
2017年度上海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村鎮規劃類)三等獎。作品“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設計技術導則”(項目負責人)
2017年度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作品“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設計技術導則”(項目負責人)
2011年全國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作品“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排名7)
2008年度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作品“山東臨朐縣燃氣熱力片區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項目負責人)
2006年度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作品“浙江平湖東湖區(東片)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負責人)
2002年度全國優秀規劃設計三等獎。作品“山東省臨朐實驗中學校園規劃”,(項目負責人)
2001年度山東省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作品“山東省臨朐實驗中學校園規劃”(項目負責人)
全國文化館建筑設計方案競賽鼓勵獎。作品“文化館設計”(獨立完成)。文化部社會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局、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共同舉辦,1987年
論文獎項
+2019年度“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提名獎。論文“文化定樁:鄉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間營造—浙江黃巖嶼頭鄉沙灘村實踐探索”(楊貴慶、肖穎禾),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2019年9月
2019年度“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提名獎。論文“基于生產力生產關系理論的鄉村空間布局優化”(楊貴慶、關中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2019年9月
2017年度“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三等獎。論文“傳統村落總體布局的自然智慧和社會語義”(楊貴慶、蔡一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2017年9月
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優秀教研論文獎。論文“城鄉規劃本科生能力結構與職業規劃師核心能力的對照分析”,2014年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年海內外論文競賽一等獎。論文“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城鄉社會危機及其規劃策略”,2014年
2009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優秀教研論文獎。論文“‘5-B模型’——論城市規劃本科生專業知識結構”,2009年
1999年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城市規劃匯刊》城市規劃論文競賽佳作獎。論文“安得‘高’廈千萬間,大庇都市居民盡歡顏—上海城市高層住宅居民環境和社會心理調查分析與啟示”,1999年
1997年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城市規劃匯刊》城市規劃論文競賽優秀獎。論文“提高社區環境品質、加強居民定居意識—對上海大都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探索”,1997年
臺灣財團法人洪四川文教基金會“建筑優秀人才獎”論文獎第二名。論文“為城市舊住區居民建造低價實用型住宅的系統研究”,1991年
《時代建筑》雜志“建筑的文化與技術”全國優秀論文競賽二等獎第一名(一等獎空缺)。論文“建筑運動中的歷史性與革命性—兼論建筑的文化與技術”,1991年
第二屆全國青年城市規劃論文競賽佳作獎。論文“中國當今城市住房問題與對策研究”,1990年
教學獎項
+指導同濟大學研究生參加“首屆國際綠點大賽”獲“綠點大賽提名獎”,作品名稱“從量刃具廠到眾創劇場”(研究生:王麗瑤、周葉淵、秦添、張宇微),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9年6月30日
指導同濟大學本科生參加全國首屆“綠點大賽”(主題:鄉村振興——聚落更新)三等獎,作品名稱“會龍山村——棲丘飲谷龍匯攬勝”(學生:周雪松、易錦球、趙菡、王瑾、崔弈、陶子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2018年9月
第五屆“同濟大學馮紀忠教育基金”年度教學獎,2018年
指導同濟大學本科生蔡一凡獲“2015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組城市設計類入圍獎,畢業設計作品“流動的藝術----浙江寧溪鎮烏巖頭村規劃設計” ,2015年
同濟大學 “倪天增教育獎”二等獎,2011年
榮譽稱號
+上海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楊貴慶教授鄉村振興團隊),上海市總工會,2021年10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21年9月
同濟大學“卓越教師獎”,同濟大學,2020年5月
2019年度同濟大學“師德師風優秀教師”榮譽稱號,中共同濟大學委員會,2019年9月10日
2014-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先鋒號”(同濟大學楊貴慶美麗鄉村實踐教學團隊),中國教育工會上海市委員會,2019年5月
上海市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等頒發,2019年6月
同濟大學“感動同濟十大人物”,2018年
“臺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臺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18年8月
“同濟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中共同濟大學委員會,2016年7月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2016年6月
上海市楊浦區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