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城市設計、城市更新、社區研究、鄉村研究、住房研究等
電子郵箱:liqing08@#edu.cn
學位教育
+2008,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后研究
1999-2005,同濟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與理論方向博士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2-1995,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職業經歷
+1995-至今,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城市規劃系 副教授
社會兼職
+2019年-至今,上海市徐匯區社區規劃師
2020年-至今,上海市楊浦區社區規劃師
2013年-至今,同濟大學-包豪斯大學雙學位協調人
2018-2019, 上海虹口區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副局長(掛職)
2016~2018年,德國包豪斯大學 “Summer School”兼職教席
2016年-至今,亞洲開發銀行城市規劃專家
2012年,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SoA Faculty Research Grant社區公共空間研究
2008-2009年,美國城市規劃協會會員
2006年,新疆大學支教
主講課程
+本科: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社會學、城市住房概論
研究生:Urban Design、Urban Housing Policy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舊城微更新中居民參與機制優化研究:基于行動研究的視角,項目編號:19BSH018,2019-2022.
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項目“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測算平臺研發及規劃應用”子課題”村鎮建設發展與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協調與提升規劃技術研究”, 課題編號:2018YFD1100105,2018-2022.
主持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課題:城鄉制度比較研究(美國),項目批準號:建村[2017]63號,2017-2018.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密度住區第三場所理論及規劃方法研究:基于社會凝聚力導向的視角,項目批準號:51378359,2014-2017年.
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農村住宅規劃設計與建設標準研究的子課題農村社區規劃標準研究, 負責東亞農村研究和部分農村社區規劃標準研究,項目批準號:2008BAJ08B01,2008-2011.
參與上海市規劃局課題:上海新城(鎮)大型社區規劃設計導則研究,負責綠化、景觀和生態研究,2008-2010.
參與上海市人居協會課題:居家養老環境改善的對策研究,第二負責人,2007-2009.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城市社會分層與住區規劃政策研究,負責社區機構及物質空間布局規劃研究,2004-2006.
學術成果
+出版專著
李晴. 城市住房與政策[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1
田莉、李晴. 面向國際學生的全英語城市規劃與設計教程[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Eduardo E. Lozano(著),李晴、戴頌華(譯). 住區設計與城市文化.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張庭偉、胡曉玲、丘永東、徐浩、李晴. 美國MPC社區的規劃、設計及開發[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李晴、張建. 都市設計策略:全球化與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規劃設計[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
教研論文
李晴. 基于現象學方法的城鄉規劃設計創新路徑探索[M]//協同規劃.創新教育:2019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pp.330-334).
田莉、李晴. 面向國際留學生的全英語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建設:跨文化背景下的本土設計教育探索與實踐//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教育:2014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pp.300-305).
李晴. 范式轉型:一種基于理念演繹為導向的規劃設計教學新視角[M] //城市的安全-規劃基點: 2009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pp.71-77).
科研論文
LI Qing. Lilong Renewal Analysis in Shanghai with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Capital Perspectives[M]//Field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about Cultural Resources of Urban Environment. P85-92, 2022. ISBN: 979-11-962298-6-3
戴頌華、李晴*.困境與破局:基于“宜養”的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探索[J].時代建筑,2022(2)
李晴、李梓銘、黃思夢、趙蔚.“精細化”導向下的城市設計分析框架探索[J]. 城市環境設計, 2021(8) 第132卷:145-1451. ISBN: 1672-9080.
李晴. 德國柏林:施普雷費爾德住房合作社項目[M]//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2020年度報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pp.122-127),ISBN:978-7-100-19269-9.
李晴,楊燕. 南非開普敦市: 種族、階級和收入混合的鄰里復興 [M]// 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2019年度報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pp.120-129),ISBN:978-7-100-117886-0.
LI Qing, LIN Ni. Urban Micro-renovation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A Case Study of Yifengli,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AESOP 2019 Conference - Book of Papers, 2019 (pp.1407-1415). ISBN 978-88-99243-93-7
張博,田莉,李晴. 城鎮化進程中土地利用對癌癥發病率的影響研究——以我國 60個市/縣級樣本為例. 城市發展研究(第25卷) 2018 (12): 15-25.
李晴,張博.健康城市與健康城鄉規劃圖書評介.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8(4)第10卷:117-125.
李晴,孫萌. 基于活力導向的混合使用鄰里基本特征與影響機制研究:基于美國混合開發案例[J]. 規劃師, 2018(4):141-147.
李晴,田莉. 基于現象學視角的城市設計概念生成框架研究:以上海金山城市生活岸線規劃方案課程教學為例[J]. 城市規劃學刊, 2015,226(6): 99-105. Issn 1000-3363.
LI Qing.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the high rise residential complex on the local inhabitants’meeting place [C].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Schools of Planning,Prague, 2015 (pp.927-937).
李晴,高華. 基于歷史性空間視角的高密度住區規劃研究:以廣州市獵德村為例[J]. 南方建筑,2014,164(6):72-76.
李晴.具有社會凝聚力導向的住區公共空間特性研究:以上海創智坊和曹楊一村為例[J]. 城市規劃學刊, 2014,219(4): 88-97. Issn 1000-3363.
李晴(譯),克拉倫斯﹒佩里(著),鄰里單位[M] //城市讀本.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pp.510-520).ISBN:978-7-112-15754-9.
李晴(譯),凱文﹒林奇(著),城市意象及其要素[M] //城市讀本.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pp.520-531).ISBN:978-7-112-15754-9.
李晴(譯),威廉﹒懷特(著),空間設計[M] //城市讀本.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pp.532-540).ISBN:978-7-112-15754-9.
李晴(譯),艾倫﹒雅各布斯(著),面向城市設計的宣言[M] //城市讀本.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pp.547-562).ISBN:978-7-112-15754-9
李晴參與編輯,《農村社區:規劃標準與圖樣研究》第五章,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李晴.東亞韓國、日本“新村”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上海城市規劃,2012(1)89-94.Issn 1673-8985.
李晴.農村社區第三場所研究[J]. 小城鎮建設, 2011(9)69-72.Issn 1002-8439.
李晴,鐘立群.高密度與宜居:新加坡達仕嶺組屋[J]. 時代建筑, 2011(4):90-95.
李晴. 基于“第三場所”理論的居住小區空間組織研究[J]. 城市規劃學刊, 2011,197(1): 105-111.
李晴. 社區規劃設計的新理念:以美國普雷亞維斯塔社區為例[J]. 城市規劃, 2010(9): 42-48.
Qing LI. The Regional and Town Planning of Shanghai. Urbanisitica, 2010(3):47-49.
李晴.舞動的花籃[J]. 時代建筑, 2010(3):90-95.
Qing LI. TM-STUDIO Office[M] //Time Based Architecture, Gate shead, Great Britain: The 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2009(3):16-23.
Qing LI. Sunquan Yuan[M]//Time Based Architecture, Gateshead, Great Britain: The 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2009(3):44-53.
Qing LI. “Exploring the State of Exception in Urbanization: The Case of Urban Villages in Zhuhai, china” [C]. 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 13th Biennial Conference, Chicago, 2008.
Qing LI. “Renovation of ‘Villages in City’: Conflicting Concept and Practice” [C].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Brazil, 2007.
Qing LI. “From a Hamlet to a Village in City: The Process and Dynamics of Densified Space of Shangchang Village in Zhuhai, China”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s Urban Transition and City Planning,Cardiff, UK., 2007.
Qing LI.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s in the City of Zhuhai, China”. 變化中的和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 723-728.
李晴. 城市設計作為“城中村”改造的一種策略[M]. 住區,2006(1): 20-26.
李晴. 源于居民生活的社區中心設計[J]. 新建筑, 2005(2):19-22.
童明, 戴曉輝, 李晴, 田寶江. 社區的空間結構與職能組織 [J]. 城市規劃學刊, 2005(2).
李晴. 都市型校園發展的新模式[M]. 理想空間, 2005(2):103-108.
李晴. 道路交通與停車設施// 鄧述平.城市規劃資料集第7分冊:城市居住區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85-187。
李晴. 人性化、生態和活力-當代西方城市設計的幾個特征[M]. 理想空間, 2004(7):109-114.
李晴. “創意工廠”:全球化時代的都市開發模式探討[J]. 城市規劃, 2003(11): 87-92.
李晴. 第五章,都市古村的結構與更新[M]//常青編著,建筑遺產的生存策略.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3.
李晴, 常青. “城中村”改造實驗——以珠海吉大村為例[J]. 城市規劃, 2002(11): 23-27.
近期會議發言
李晴. Lilong Renewal Analysis in Shanghai with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Capital Perspectives. SUAE_Asia 2022 Winter School,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2022.
李晴.基于參與行動的社區(微)更新規劃設計方法,第四屆東西部規劃教學研討會,天津大學,2021.
李晴.同濟大學校慶學術報告會——城市規劃系專場:從微設計到微治理:上海市徐匯區健康社區參與式微更新,2020.
李晴. 上海市徐匯區健康街道參與式社區微更新,上海市徐匯區社區規劃師年會,2019.
李晴. The Community Micro-renovation Method Applied in Shanghai, 中德文化周,同濟大學,2019.
李晴. Lilong Micro-renovatio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tion Research Theory,南非金山大學,2019.
李晴. Riverfront Transformation of Shanghai, China.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Riverfront Urban Design,胡志明市,越南,2018.
林妮、李晴. Inclusive participation in micro-regeneration urban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Yifengli in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The 9th Urban Space and Social Life conference,匈牙利(布達佩斯),2018.
葉勉、李晴. The Impact of the “Pocket Farming” on the Greenland System in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Compound: A Case Study of Tongji New Village in Shanghai, China. 9th Urban Space and Social Life conference,匈牙利(布達佩斯),2018.
李晴. 高密度住區第三場所特征探索:以上海某住區為例. 城市更新發展與社區規劃國際研討會,2018.05.11-13.
李晴, 基于健康視角的高密度住區更新策略研究, 健康城市, 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 2017.12.8-2017.12.10.
李晴,基于韌性城市理念的城市住區更新策略:以上海市虹口區張橋提籃街坊概念規劃為例, 2017第九屆都市與農村經營研討會, 中國臺北文化大學, 2017.6.17-2017.6.19.
李晴, 中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策略, 文化特質與城市韌性, 德國包豪斯大學, 2017.8.21-2017.8.22.
李晴, 高密度住區第三場所解析, 城市人-城鎮化, 上海同濟大學, 2017.10.27-2017.10. 27.
獎勵獎項
+科研獎項
“風土建筑保護與更新的理論、策略和研究方法”. 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教學獎項
大院森林,指導老師:孫彤宇、李晴,第一屆研究生“活力再生與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競賽一等獎,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WACA)、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信息技術研究生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 2022.
WUPENiCity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2021.
生態C谷,指導老師:李晴、計文浩,第七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城市設計組優秀獎, 2021
同濟大學建筑裝飾集團教育獎,2018.
同濟大學育才教育獎勵金二等獎,2016年.
同濟大學本科生校優秀畢業設計指導獎, 2014.
Mag-Net: Rediscovering Harbin’s Duality,榮獲2019年度國際綠點大賽提名獎,中國科協,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第一指導人), 2019.
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優秀論文.李晴. 范式轉型:一種基于理念演繹為導向的規劃設計教學新視角,2009.
雙重漂泊,異鄉難融 ——隨遷老漂族社會融入困境及規劃對策, 2021WUPENiCity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金獎第二指導人), 2021.
學區制度下社會空間分異與階層固化調研——以上海市楊浦區兩所中學為例,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提名獎(第一指導人), 2021.
社區微更新青年群體的參與度調查,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提名獎(第一指導人), 2020.
反工地悲劇視角下的公私博弈——基于蘇州河貫通工程的實證探究,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提名獎(第一指導人), 2020.
社區綠鏈,周而復“升” ——以上海梅隴三村為例的生態循環社區的實踐模式,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國際競賽提名獎(第一指導人), 2020.
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城鄉社會綜合實踐調研報告評優,自“里”更生,榮獲二等獎(第一指導人), 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 2018.
2017,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城鄉社會綜合實踐調研報告評優,上海“水上船寨”非正式居所拆遷影響調查,榮獲二等獎(第二指導人).
2017,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社會綜合實踐調研競賽,“歡樂頌”,榮獲三等獎(第一指導人).
2015,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社會綜合實踐調研競賽,里弄兒童去哪兒,榮獲二等獎(第一指導人).
2014,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社會綜合實踐調研競賽,榮獲三等獎(第一指導人)。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知道委員會.
設計獎項
日本大阪北車站地區國際概念競賽入圍方案,同年方案在日本東京TNPROBE美術館展出,項目負責人,2003年.
優秀社區營造師,“社區秀”設計大賽,上海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
上海市虹口區益豐里微更新改造,上海社區基金會“新力杯”優秀獎(最高獎)(排名第1),2018.
朱唐村改造概念性規劃,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設計獎三等獎,江蘇省住房俞城鄉建設廳,項目負責人, 2017.
武漢東湖賓館更新規劃設計,上海市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6.
設計實踐項目
1999年大連軟件園規劃設計國際競賽,中標,項目負責人.
1999年蘇州市新加坡工業園區都市花園規劃設計國際競賽,中標,項目負責人.
2000年臨沂市人民廣場規劃設計,第一名,項目負責人.
2000年山東省膠州中心區規劃設計,中標,項目負責人.
2001年湖北孝感學院規劃設計,中標,項目負責人.
2003年日本大阪北車站地區(市中心區)概念規劃設計國際競賽,入圍(亞洲除日本外僅此一家),項目負責人.
2004年四川重慶合川釣魚臺風景區概念規劃設計,二等獎,項目負責人.
2006年成都雙流雙楠大道景觀設計,二等獎,項目負責人.
2007年浙江富陽“云水山莊”規劃設計,中標,項目負責人.
2009年煙臺市外夾河城市設計, 二等獎,項目負責人.
2011年重慶酉陽桃花源景區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標,項目負責人.
2014年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醫藥文化產業集聚區規劃設計,項目負責人.
2015年珠海拱北商貿中心國際競賽,第二名,第二負責人.
2015年上海金山濱海城市岸線規劃設計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6年德國包豪斯城市設計研究,項目指導.
2016年上海世博區域沿江公共游艇碼頭布局概念規劃,項目負責人.
2017年上海浦東新場古鎮規劃設計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7年江蘇省朱塘村改造規劃設計,江蘇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優秀作品三等獎,項目負責人,
2018年,上海市徐匯區浦匯塘地區城市設計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9年,越南順化市泄湖地區城市設計研究,項目指導,
2020年,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規劃,項目負責人.
2021年,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路街道江南新村社區規劃方案,項目負責人.
2021年,上海城市藝術雙年展項目參展
2022年,上海市金山區象州路微更新設計,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