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城市生態規劃、城市生物多樣性與建成環境、親自然城市、韌性城市、低碳城市,等
電子郵箱:jinggan@#edu.cn
學位教育
+1997.09-2002.06,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 工學學士
2002.09-2005.03,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 工學碩士
2010.09-2016.12,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 工學博士
職業經歷
+2018.12至今,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2007.06-2018.12,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助理研究員(講師)
2005.06-2007.06,同濟大學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助教
2014.01-05,美國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城市與國際研究中心,Henry Luce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生態學學會,會員
主講課程
+本科: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可持續智能城鎮化
研究生: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
學術成果
+出版專著
Jing Gan. Urban Biodiversity and Built Environment-Case Study of Shanghai[M].Springer & 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21.
干靚.城市生物多樣性與建成環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
出版譯著
Timothy Beatley(著),干靚、姚雪艷、丁宇新(譯).親自然城市規劃設計手冊[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Jürgen Breuste, Stephan Pauleit, Dagmar Haase, Martin Sauerwein(著),干靚、錢玲燕、蔣薇(譯). 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管理與發展[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Stephen M. Wheeler(著).干靚(譯).可持續發展規劃:創建宜居、平等、生態的城鎮社區.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教研論文
吳志強,干靚.多學科協同的城市可持續發展通識課程教學探索——以同濟大學《可持續智能城鎮化》通識課為例.2016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
科研論文
干靚,錢玲燕,楊秀.鄉村內生型發展活力測評: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實踐與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20(5)23-33.
錢玲燕,干靚*,張立,蔣薇.德國鄉村的功能重構與內生型發展[J].國際城市規劃,2020(5):6-13.
格哈德·漢克爾(著),馬媛(譯),干靚、錢玲燕(校).德國村莊的歷史與現狀[J].國際城市規劃,2020(5):1-5.
Jing Gan, Jürgen Breust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 in High-density Metropolitan Areas: The Case of Shanghai, China [M]// Jürgen Breuste, Martina Artmann, Cristian Ioja, Salman Qureshi (eds.).Making Green Cities-Concepts, Challenges and Practice, Springer,2020:331-352.
干靚,楊偉光,王蘭*.不同健康影響路徑下的城市綠地空間特征[J]風景園林,2020(4):95-100.
干靚.城市三維綠色空間指標“綠強度”研究——以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央活力區為例[J].住宅科技,2019(11):38-42.
吳志強,干靚*.我國城鄉規劃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優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1):41-45.
干靚,郭光普,姚雪艷. 城市街旁綠地的生物多樣性支持功能及其環境影響——以上海世紀大道街旁綠地鳥類研究為例[J].風景園林,2019(1):47-52.
鄧雪湲,干靚*.韌性理念下的高密度城區河流護岸帶生態改造研究——以上海市“一江一河”岸線為例[J].城市建筑,2018(11):48-51.
干靚,鄧雪湲,郭光普.高密度城區濱水生態空間規劃管控與建設指引研究——以上海市黃浦江和蘇州河沿岸地區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8(5):63-70.
丁宇新,干靚*.上海城市水網景觀連接度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J].上海城市規劃,2018(4):86-90.
干靚.城市建成環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要素與優化路徑[J].國際城市規劃,2018(4):68-74.
干靚.人與自然疊合視角下的城市多重生境概念與類型研究初探[J]. 中國城市林業,2018(3):1-5.
干靚,吳志強,郭光普.高密度城區建成環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關系研究——以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大道地區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2018(4):97-106.
干靚,吳志強.城市生物多樣性規劃研究進展評述與對策思考[J].規劃師,2018(1):87-91.
干靚,郭光普.基于生態位需求的高密度城區鳥類微生境選擇研究——以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地區為例[J].風景園林,2017 (11):86-92.
Martina Artmann, Manon Kohler, Gotthard Meinel, Jing Gan, Ioan-Cristian Ioja.How smart growth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can mutually support each other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ompact and green citiesz[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7
孫文堯,王蘭*,趙鋼,劉剛*,干靚*. 健康社區規劃理念與實踐初探——以成都市中和舊城更新規劃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7 (3):44-49.
干靚,郭光普. 上海高密度城區不同用地的鳥類群落結構研究[J]. 中國城市林業,2017,15(2):18-23.
吳志強、干靚、胥星靜、呂薈、姚雪艷、楊秀、劉朝暉. 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壓力,挑戰與應對[J].中國工程科學,2015,17(8):88-96.
吳志強、鄧雪湲、干靚. 面向包容的城市規劃,面向創新的城市規劃—由《世界城市狀況報告》系列解讀城市規劃的兩個趨勢. 城市發展研究,2015(4):28-33.
GAN Jing. Biophilic planning and design: Creating Biophilc Cities in the context of high 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A].AESOP annual congress 2015(歐洲規劃院校聯盟2015年會)[C],Prague,2015.07
干靚. 生命親和城市理論及其對中國城市的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3.03.
丁宇新,干靚.被動式節能技術在保障性住房設計中的實踐[J].城市發展研究,2013.03.
干靚,丁宇新.從綠色建筑到低碳城市:日本“CASBEE-城市”評估體系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12.03:55-64.
干靚,胡裕慶,王明遠,劉子晨.美國大學綠色校園建設的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2.03:30-36.
干靚.美國綠色學校評估體系及其實踐研究 [J].城市發展研究,2011.03:97-101.
吳志強,仇勇懿,干靚,劉朝暉,陳錦清,王蘭.中國城鎮化的科學理性支撐關鍵——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城鎮化與村鎮建設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綜述[J].城市規劃學刊,2011(04):1-9.
吳志強,干靚.城市生態規劃技術方法體系研究——以上海世博會園區生態規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1.03:420-424.
GAN Jing.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Expo Shanghai Site Planning [J]. Urbanistica,2010,vol.143:50-53.
干靚.從世博會看“事件景觀”再利用[J].景觀設計學,2010(2):22-29
干靚,吳志強.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設計程序的科學設計[J].科學,2010,62(03):3-7.
干靚.基于室外熱舒適度的世博園區控溫降溫技術應用導則研究[A].第一屆中國綠色建筑青年論壇論文集[C],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1:170-175.
吳志強,干靚.上海世博會的生態規劃設計[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9(01):57-68.
吳志強,干靚,龐磊.基于環境模擬評價的世博園區室外空間控溫降溫技術研究[J].工業建筑,2007(增刊):11-17.
Dennis Frenchman著、干靚等譯. 北美的節慶活動-場所:城市的內涵和形象塑造 [J](英譯漢).國外城市規劃,2006(6)13-20.
Dirk Schubert著、干靚譯.漢堡港岸地區的轉型過程[J](德譯漢).國外城市規劃,2006(1):1-11.
干靚.1990年代天津市外商投資空間分布基本規律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5(07):46-49.
干靚.Spatial Reflection of Factors in Promoting the World Development: A Study on Past Expos’ Layouts[J].“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 Pacific Architecture”論文集,2005.06:401-417.
吳志強,干靚.世博會選址與城市空間發展[J].城市規劃學刊,2005(04):10-15.
獎勵獎項
+科研獎項
《世界級濱水區規劃建設指引研究,》,獲上海市決策咨詢獎三等獎(排名第3),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評審委員會,2019.12(排名第3)
《中國城鎮化的科學理性支撐關鍵-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城鎮化與村鎮建設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綜述》,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排名第3)/獲2012年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三等獎(排名第3),2012
《世博園區的模擬評價與布局推導技術創新及其規劃應用》,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9),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11
《基于模擬仿真的世博園區規劃設計關鍵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上海市人民政府,2010.11
教學獎項
同濟大學“基準方中獎教金”,2020
《汀洲煥浦-基于親自然理念的上海楊樹浦港地區城市設計》(張修寧,祝昀斌設計,干靚指導)獲第五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活動優秀學生作品一等獎,2020.12
同濟大學“三林電梯獎教金”,2018
《匯流汀灣,全時活島》(吳怡穎、唐婧設計,干靚、童明、肖揚指導)獲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2018年城市設計課程作業評優一等獎,2018.09
《溯根城鄉,阡陌織錦》(姚詩雨、王雪妍設計,干靚、童明、卓健指導)獲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2017年城市設計課程作業評優一等獎,2017.09
《基于學科交叉研究的可持續智能城鎮化通識教育模式探索》,獲2017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排名第2),2017.09
《激發學生全程交互:智能規劃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2019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排名第3),2020.06
《提升綜合思辨能力的城市發展戰略創新教學》,獲2019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4),2020.06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三等獎,2017.06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我心目中的最可愛教師”,2017.05
《多學科協同的城市可持續發展通識課程教學探索——以同濟大學<可持續智能城鎮化>通識課為例》,獲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優秀教學研究論文獎(排名第2),2016.09
《永續價值觀導向的生態智慧城市師生協同的創新教學體系》獲2015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5),2015.09
設計獎項
《上海世界級濱水區規劃建設導則研究》,獲2019年度上海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二等獎(排名第5),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2020.04(排名第5)
科研和實踐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子課題“多系統規劃要素協同的韌性調節空間布局技術與關鍵變量關系模型”(課題編號: 2020YFB2103904-01),主持人,2020.10 -2023.09.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親自然城市理論框架與行動建議,主持人,2020.03-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于親自然感知及其復愈性提升的城市濱水區生態空間優化設計研究——以上海黃浦江兩岸為例”(批準號:51978477),主持人,2020.01-2023.12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19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課題,“農林濕復合廊道空間結構優化與親自然游憩環境營造”(19DZ1203402),主要參與人,2019.10-2022.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促進親自然體驗的城市濱水區環境營造策略研究——以上海黃浦江東岸地區為例”(18YJCZH031),主持人,2018.08-2021.07
同濟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交叉課題,22120180076,可持續發展導向的德國鄉村地方治理路徑研究,20萬,在研,聯合主持人,2018.03-2020.02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鄉體制的國際比較研究-德國”(建村[2017]65號),主持人,2017.06-2018.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于生物多樣性績效測評的高密度城鎮化地區生態空間格局優化研究”(批準號:51408426),主持人,2015.01-2017.12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協同減少長江發展足跡之‘水敏性城市’利益相關方有效參與機制研究”,主持人,2014.06-2015.04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綠色校園聯盟運行推廣機制研討”,主持人,2013.10-12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17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課題,“超大城市韌性的理論體系與提升技術”(17DZ1203200),參與人,2017.10-2019.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上海近代城市生態環境史研究(1843-1949):時空演變、模式識別與機理表征”(項目編號:51778435),主要參與人,2018.01-2021.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城鄉工業用地空間績效評價及轉型更新機制研究”(項目編號:51778436),主要參與人,2018.01-2021.12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3-ZD-11)課題四“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主要參與人,2013.01-2015.06
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課題,“上海城鄉建設與交通2030年發展研究”,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12.03-2014.01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崇明島科技專項”課題,《崇明島生態規劃及其智慧設計研究》(課題編號:10DZ0583800),主要參與人,2010.10-2012.09
國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城市重大項目生態設計綜合技術集成研究及應用示范》(課題編號:2007BAC28B05),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08.01-2011.12
國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城鄉動態監測技術集成研究》(課題編號:2006BAJ11B08),主要參與人,2007.01-2010.12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世博科技專項”課題,《世博會城市實驗區建設規劃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編號:2006BAK13B02),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07.09-2010.02
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專項”,《世博會場館重要建筑規劃設計導則研究》(課題編號:05DZ05829),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07.02-2008.01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專項課題,《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建設三維仿真可視化控制管理系統》,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06.08-2007.08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世博科技專項”課題,《2010世博會規劃建設全過程的控制管理》(課題編號:05DZ05830),主要參與人、課題報告執筆人,2006.01-2008.03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世博科技專項”課題,《世博園控溫降溫綜合技術研究》(課題編號:05DZ05831),主要參與人,負責基于控溫降溫的世博園規劃設計導則、課題報告執筆人,2006.01-2006.12